英语老师

英语老师姓名综合得分:88

一键举报
拼音 yīng yǔ、yù lǎo shī
繁体 英語老師
五行 木木火金
笔画 8 9 6 6
推荐属相
三才五格
音律音调
周易解卦
建议性别
主运解析
后运解析
基础运势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言告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春秋·佚名《葛覃》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

春秋·佚名《击鼓》

君子偕,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春秋·佚名《君子偕老》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春秋·佚名《秦风·无衣》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兮,是以有誉处兮。

春秋·佚名《蓼萧》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春秋·佚名《采芑》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春秋·佚名《节南山》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

春秋·佚名《瞻彼洛矣》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皇父。整我六,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春秋·佚名《常武》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

先秦·屈原《远游》

左雨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先秦·屈原《远游》

不任汩鸿,何以尚之

先秦·屈原《天问》

荆勋作,夫何长

先秦·屈原《天问》

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岁忽忽而遒尽兮,冉冉而愈弛

先秦·宋玉《九辩》

年洋洋以日往兮,嵺廓而无处

先秦·宋玉《九辩》

属雷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先秦·宋玉《九辩》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告余以未具

先秦·屈原《离骚》

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而不衰

先秦·屈原《九章》

年岁虽少,可长兮

先秦·屈原《九章》

惜余年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两汉·贾谊《惜誓》

欿愁悴而委惰兮,冉冉而逮之

先秦·庄忌《哀时命》

讷譅兮,又无彊辅

两汉·东方朔《七谏》

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而不可为

两汉·东方朔《七谏》

假寐兮愍斯,谁可与兮寤

两汉·王褒《九怀》

屯余车兮索友,睹皇公兮问

两汉·王褒《九怀》

含忧强兮愁无乐,须发苎悴兮顠鬓白

两汉·王逸《九思》

旷俾端辞兮,命咎繇使并听

两汉·刘向《九叹》

延之浮渚兮,赴汨罗之长流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山中槛槛余伤怀兮,征夫皇皇其孰依兮,经营原野杳冥冥兮,乘骐骋骥舒吾情兮,归骸旧邦莫谁兮,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两汉·刘向《九叹》

谗人諓諓孰可愬兮,征夫罔极谁可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鲁太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侥如也,绎如也。以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之将至云尔。”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不:怪、力、乱、神。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法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贡问:“与商也孰贤?”子曰:“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柴也愚,参也鲁,也辟,由也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壹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叶公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当仁不让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矣,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柳下惠为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鼓武入于汉,少阳、击磬襄入于海。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孟氏使阳肤为士,问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之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初六:出以律,否臧凶。

西周·姬昌《师卦》

九二:在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西周·姬昌《师卦》

六三:或舆尸,凶。

西周·姬昌《师卦》

六四:左次,无咎。

西周·姬昌《师卦》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弟子舆尸,贞凶。

西周·姬昌《师卦》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自邑告命。贞吝。

西周·姬昌《泰卦》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克相遇。

西周·姬昌《同人卦》

上六:鸣谦,利用行、征邑国。

西周·姬昌《谦卦》

豫:利建侯,行

西周·姬昌《豫卦》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西周·姬昌《复卦》

九二:枯杨生稊,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过卦》

九五:枯杨生华,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西周·姬昌《大过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

唐代·王维《鹿柴》

松下问童子,言采药去

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红颜未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唐代·白居易《后宫词》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报平安

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君看六幅南朝事,木寒云满故城

唐代·韦庄《金陵图》

少小离家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别来沧海事,罢暮天钟

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亲朋无一字,病有孤舟

唐代·杜甫《登岳阳楼》

应共冤魂,投诗赠汨罗

唐代·杜甫《天末怀李白》

名岂文章著,官应病休

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无才日衰,驻马望千门

唐代·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

白发催年,青阳逼岁除

唐代·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

唐代·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

唐代·张籍《没蕃故人》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

唐代·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罢归无旧业,去恋明时

唐代·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强欲从君无那,将因卧病解朝衣

唐代·王维《酬郭给事》

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未通

唐代·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千载琵琶作胡,分明怨恨曲中论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永夜角声悲自,中天月色好谁看

唐代·杜甫《宿府》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臣心

唐代·杜甫《蜀相》

未捷身先死,长使雄泪满襟

唐代·杜甫《蜀相》

莺啼燕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唐代·皇甫冉《春思》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觉潮生

唐代·卢纶《晚次鄂州》

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唐代·王维《渭川田家》

田夫荷锄至,相见依依

唐代·王维《渭川田家》

将家就鱼麦,归江湖边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孰云网恢恢,将身反累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琵琶声停欲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间关莺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门前冷落鞍马稀,大嫁作商人妇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重唧唧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今夜闻君琵琶,如听仙乐耳暂明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西门伫献捷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句奇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唐代·李商隐《韩碑》

枯桑柏寒飕飗, 九雏鸣凤乱啾啾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孔明庙前有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唐代·杜甫《古柏行》

丹青不知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人应寿昌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中朝大官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唐代·韩愈《石鼓歌》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不更归

唐代·韩愈《山石》

庙令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

唐代·王昌龄《塞上曲·其一》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

唐代·王维《老将行》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不敢长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唐代·杜甫《哀王孙》

少陵野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唐代·杜甫《哀江头》

梧桐相待,鸳鸯会双死

唐代·孟郊《列女操 / 烈女操》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泪先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凝噎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闻天,殷勤问我归何处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泪眼问花花不,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沧洲

宋代·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欲笺心事,独斜阑

宋代·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春容先惨咽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旧山松竹,阻归程

宋代·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空樽夜泣,青山不,残月当门

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天不,情难绝

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水风轻,蘋花渐,月露冷、梧叶飘黄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把酒送春春不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莲子已成荷叶

宋代·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城上风光莺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代·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似共梅花

宋代·曹组《卜算子·兰》

何逊而今渐,都忘却春风词笔

宋代·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相思本是无凭,莫向花笺费泪行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风樯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又是春将暮,无对斜阳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元知造物心肠别,雄似等闲

宋代·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停画桡、两两舟人

宋代·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时光只解催人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浮生只合尊前

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青山欲共高人

宋代·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夕阳无燕归愁

宋代·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宋代·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春色将阑,莺声渐,红落尽青梅小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倚楼无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无一,对芳尊

宋代·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天可,海能翻

宋代·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秋渐、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不茶不饭,不言不,一味供他憔悴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

宋代·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避行客、含羞笑相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天易,恨难酬

宋代·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更无言

宋代·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照影弄妆娇欲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谁念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莺啼啼不尽,任燕难通

宋代·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闲言,待总烧却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春又

宋代·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恨莺花渐,但芳草、绿汀洲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把酒对斜日,无问西风

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一律,故辄略之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岁月无多人易,乾坤虽大愁难著

宋代·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不言不,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宋代·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永夜角声悲自,客心愁破正思家

宋代·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

宋代·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缠绵不成句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

宋代·None《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宋代·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春来春去催人夫争肯输年少

宋代·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典故出处】《秋声赋》

商,伤也,物既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还济洛川

魏晋·曹植《洛神赋》

柔情绰态,媚于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冯唐易,李广难封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神女赋》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命太傅

先秦·宋玉《神女赋》

情独私怀,谁者可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风赋》

”宋玉对曰:“臣闻于: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访诸旧,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不至,鱼鸟共乐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淹速之度兮,予其期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缪默之常伦,牵胶言而逾侈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故将子以神州之略,赤县之畿

魏晋·左思《三都赋》

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

魏晋·左思《三都赋》

江斐於是往来,海童於是宴

魏晋·左思《三都赋》

歧嶷继体,成弈世

魏晋·左思《三都赋》

槁工楫,选自闽禺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绕溜未足言其固,郑白未足其丰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薄晚闲闺,幼相携;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

两汉·枚乘《七发》

使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

两汉·枚乘《七发》

”答曰:“不记也,然闻于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云内,日夜不止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逐贫赋》

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汝在六极,投弃荒遐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於何听闻,云我当去

唐代·韩愈《送穷文》

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发还以成命兮,重醉行而自耦

两汉·班固《幽通赋》

若胤彭而偕兮,诉来哲而通情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北征赋》

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而币加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

两汉·班昭《东征赋》

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而窃叹

两汉·班昭《东征赋》

清静少欲,公绰兮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岂言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到偃,病比前,得归

两汉·蔡邕《述行赋》

愍简公之失兮,疾子朝之为害

两汉·蔡邕《述行赋》

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而释勤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上之龙庭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其辞曰:铄王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出,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为长者折枝,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以及人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庄子以好乐,有诸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今也不然: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召大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曰:“士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求大木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得大木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乃属其耆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凶年饥岁,子之民,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谓蚳鼃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似也,为其可以言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则将应之曰:‘为士,则可以杀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我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尹士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继而有命,不可以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四节》

’公明仪曰:‘文王我也,周公岂欺我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使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死而遂倍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汤使亳众往为之耕,弱馈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也,则使齐人傅诸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今也小国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如耻之,莫若文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吾闻西伯善养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吾闻西伯善养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二者,天下之大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孟子曰:“人之忌,在好为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言者,有就右之位而与右言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孟子不与右言,右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曾子,也,父兄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咸丘蒙问曰:“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不识此诚然乎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而舜摄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之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而况诸侯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至于声,天下期于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今有场,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子归而求之,有余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入其疆,土地荒芜,遗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三不朝,则六移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三命曰:‘敬慈幼,无忘宾旅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子游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吾闻西伯善养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吾闻西伯善养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天下有善养,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者足以衣帛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者足以无失肉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所谓西伯善养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者,此之谓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

必信,非以正行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赫赫尹,民具尔瞻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诗》云:“殷之未丧,克配上帝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赫赫尹,民具尔瞻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诗》云:“殷之未丧,克配上帝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网友喜爱的名字】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9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罗静泽】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8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市电信 查看了 【宋希悦】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6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施昌昊】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6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胡宏生】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5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市联通 查看了 【钱顾缘】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5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市联通 查看了 【钱顾缘】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5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翁殊然】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4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曹庭舒】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4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聂堇川】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2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罗碧荷】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2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杜清林】
  • 2024年06月03日 17:01:30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恭静】
  • 2024年06月03日 17:01:29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何嶒】
  • 2024年06月03日 17:01:29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江乐依】
  • 2024年06月03日 17:01:29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吴祎顸】
  • 2024年06月03日 17:01:28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肖维哲】
  • 2024年06月03日 17:01:27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市电信 查看了 【宋熙悦】
  • 2024年06月03日 17:01:26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李均扬】
  • 2024年06月03日 17:01:25 来自 中国江西省赣州市移动 查看了 【洪钧】
  • 2024年06月03日 17:01:25 来自 中国贵州省安顺市电信 查看了 【袁鑫】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