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宝宝玩积木的不同方法

更新时间:2019-06-11 23:08:40 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妈妈好孕网 阅读数:594

1岁半:认识新玩意「积木」

积木对1岁半的宝宝来说并没有特别不一样,和其他玩具或物品一样都让他感到好奇,想要摸一摸玩一玩。这个年纪的宝宝玩积木通常还不会有实际的搭建行为,喜欢将积木抱过来抱过去,放在口袋里,或塞到某个地方再拿出来,偶而还会咬咬看!这代表着宝宝正在认识探索这个新东西,感觉它硬硬的平平的滑滑的重重的,有好多「样子」!渐渐的,他知道这个东西叫「积木」。

2岁:堆栈排列与象征行为

到了2岁左右,幼儿慢慢发展出基本的建构行为。在这个阶段里的积木游戏有两个特征,一是迭高排长条,二是象征式行为的发展。幼儿喜欢将积木一块挨着一块,排列成一长串或迭成高塔状。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一大挑战,他们会聚精会神地不断重复同样的动作,积木倒了,仍不厌其烦的再重新排列或堆栈。此外,这个阶段的幼儿还会把长型积木当电话,有模有样的讲起话来,或者跨坐在大积木上,开始开车…等,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开心玩积木。此阶段幼儿正处于皮亚杰(Piaget)所说的「自我中心」阶段,因此常会看到幼儿一面玩积木,一面自言自语(自我中心语言)的有趣画面。

幼儿园老师观察站:

12岁的幼儿通常不会在意积木的形状,且其社会行为实属「独自游戏」期,因此,即便是一群人在一起,也是各行其事,不会有实质上的互动行为。

3岁:架桥围堵对称图形

约3岁左右,幼儿的作品渐渐具象,常会出现桥状围堵(用数块积木围出一个空间)及对称等三种型态。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在意积木的形状,比如在架桥时,得先排两块一样的积木做桥柱;排列对称图形时,左边摆了什么,右边也一定要找到同样的积木摆放。就是在这种区辨寻找比较各类形状积木的过程中,「分类」的概念便衍生了。此外,在实验过程中空间概念也渐渐发展而出。如:车子从桥「下」桥「上」走过;动物走「进」走「出」栅栏;有人靠「近」走「远」了…等。

幼儿园老师观察站:

在这个阶段幼儿渐渐迈入「平行游戏期」,在搭建积木时会开始与他人互动,共同搭建作品,也常会因需要某种形状的积木而与人发生冲突。

4岁半:实质建构期

约4岁半左右,当孩子的建构技巧越来越成熟时,可以观察到他会开始有计划性的搭建积木,其作品也会相当具象,且越来越趋向复杂的大型作品。孩子会开始精确地「数」积木,还差几块就可搭成一间房子,这里多了几块…等。「量」的概念已从过去一堆一堆的粗略印象发展到一块块点算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孩子最大的挑战就是「解决各种结构性问题」,比方说如何保持一个高塔的平衡?要先放哪一块积木才能再摆另一块…等。在不断的错误与修改的实验过程中,孩子渐渐掌握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自信心」。

幼儿园老师观察站:

此阶段的幼儿常会三三两两一起合作搭建积木,他们会彼此协调,商讨谁搭哪一部分…等。这当中或许也会发生一些言语争执,甚至是肢体冲突,但不管如何,这些都是幼儿发展社会性行为必经的人际互动课题。

更多相关文章: 幼儿积木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