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作品《金陵十三钗》小说简介、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0-09-14 20:45:42 来源:好书推荐 作者:妈妈好孕网 阅读数:963

严歌苓作品《金陵十三钗》小说简介、读后感

严歌苓作品《金陵十三钗》小说简介、读后感

《金陵十三钗》,严歌苓著中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是发生南京大屠杀时的故事。小说名中“金陵”指南京,“十三钗”指的是故事中13位侠肝义胆的妓女。2011年由张艺谋执导的同名电影上映。

严歌苓小说作品《金陵十三钗》推荐理由

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女作家严歌苓得意之作

风尘女子自我救赎之路上谱写出的震撼史诗

《金陵十三钗》改编后的本子,是我当导演二十年来碰到的*好剧本。这样一个本子捏在手里,我常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我自己习惯和一个编剧来切磋合作,编剧写出来,我主要是提意见、谈想法。这部电影的编剧应该是中国少有的优秀编剧,严歌苓是很有才华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改编成了很多电视和电影。这部电影,她做了很多努力,剧本也打磨得很好。——张艺谋

严歌苓小说作品《金陵十三钗》内容简介

1937年的南京,日军残暴,满目疮痍,但由国际友人主持的一个教堂暂时还是一方净土。几个神职人员收留了一群躲在教堂里的金陵女大学生、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国军伤兵。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故事,结果竟然是那13个最“下贱”的女子成了保护众人的英雄。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可怕、最没有人性的屠杀,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日军终于冲进了这里。伤兵被杀,女大学生则眼看就要被日军掳走凌辱。在这个时刻,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祝会,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最终十三名女子除了玉墨之外无一生还。

严歌苓小说作品《金陵十三钗》创作背景

严歌苓曾明确谈过《金陵十三钗》的题材来源,一是《魏特琳日记》,二是蒋公毂的《陷京三月记》。魏特琳女士也以“惠特琳”的名字在《金陵十三钗》中直接露面。“在给张艺谋编剧时,我又收集了很多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我爸爸的姨夫蒋公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是国民党的一个卫生部医官,在他把大部分的伤兵撤离南京后,他没有走,留在了南京,他记下了一本日记。后来他的后人把那本日记出版了,叫《陷京三月记》。”另外,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1997)也给她良多启发。

严歌苓小说作品《金陵十三钗》作品影响

《金陵十三钗》获得第十二届百花奖原创中篇小说奖,并被张艺谋改编成同名电影,影片于2011年上映。

严歌苓小说作品《金陵十三钗》作者简介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严歌苓二十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有《少女小渔》、《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赴宴者》、《霜降》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画面性,其生动流畅的语言,细腻准确的描写,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深受各界好评。

严歌苓小说作品《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虽号称长篇小说,但其实篇幅并不长,几个小时就读完了。故事内容也很简单,但是读后的感觉却让人无法平息。

故事发生在1937年12月的南京威尔逊教堂。南京被日本人攻陷后,由于是美国教堂身份,威尔逊教堂成了仅有几个庇护所之一。在这里,威尔逊女校的十几个女学生和十三个强行闯入避难的秦淮河妓女相遇,一起度过了七天。他们是身份悬殊的两群人,一方知书达理、有着显赫的出身和高贵的灵魂,仿佛让人看见世界的美好和未来的希望,就像那初开的花朵,稚嫩的高贵着;而另一方则粗鄙无知,有着下贱的工作和令人同情的出身。他们就像不应存在于世上的垃圾,着实让人唾弃和鄙夷。当他们用粗俗难听以及未曾涉世女学生们从未听过的字眼描述某些事情时,着实让这些娇嫩心灵在震撼之中接受了最初的性启蒙教育,这些更让他们被女学生们瞧不起。

故事情节很简单,他们躲在这个教堂里面整整七天,中间躲进来三个受伤的中国士兵。但是后来由于汉奸的出卖,这个仅存的藏身之地也被凶残的日本兵发觉。受伤的中国士兵没能躲过日本人的刺刀和子弹,嗅觉出有女学生气息的日本军官用貌似文明的方式威胁教堂神甫交出躲在里面的中国女人。他写了一个请柬,邀请这些威尔逊女校唱诗班的女生们去给他们军营唱诗做祷告。自知一去无葬身之地的女学生们害怕到了极点,然而这时候,那些被他们看不起妓女们却最终集体选择了牺牲自己、挽救他们。他们把自己装扮成女学生,去了日本军营,从而给这些真正的女生们留下了一条活路。而那十二个秦淮河的妓女(其中一个在七天当中偷偷出去,被日本人发现,杀死),最终都被迫走进了日本的慰安妇团,只有一个叫赵玉墨的四年之后逃离出来。多年后,她回到南京,再次见证了那些让她和千万中国人恨之入骨的鬼子所得到的审判。

故事的情节简单的让人有点失望。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只有惊心动魄的恐惧。在面对失去生命的恐惧时,每一个人灵魂都在接受着鞭策与拷问。文中写道,当教堂神甫收到鬼子所谓的请柬时,他知道,为了保护一些生命,他必须得牺牲另外一些生命。那些生命之所以被牺牲,是因为他们不够纯,是次一等的生命,不值得受到他的保护,不值得受到他的教堂和他的上帝的保护。他被迫做出这个选择,把不太纯的,次一等的生命择出来,奉上牺牲的祭台,以保有那更纯的、更值得保存的生命。但他还没来得及向别人说出他心中的那个令他痛苦的选择,那些在他看来不够纯次一等的生命,却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们穿上了女学生的装扮。书中写道:“她们是南京城最漂亮的一群“女学生”,这是我(作者)想象的,因为女学生对她们是个梦,她们是按梦想来装扮演女学生的,因此就加上了梦的美化。”

是谁在判断和规定这个世界上命运的贵贱高低呢,是上帝吗?凭什么?我们常常这样自问--就如同文中红菱刚进教堂被女学生们欺负时她厉声责问拉开她的赵玉墨。赵玉墨答道:“就凭人家赏你个老鼠洞待着。就凭人家要忍受我们这样的人,就凭我们不识相、不知趣给脸不要脸。就凭我们生不如人,死不如鬼,打了白打,糟蹋了也白糟蹋。”

合上书,我仿佛看见赵玉墨那大大的黑眼睛。这个有着不平凡出身却又被辗转买卖在青楼栖身的女子,有着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和决绝时刻的大义。正是她,在最关键的时候召集了她的姐妹,假扮女学生,为大家解困。她那深邃、坚毅还有点妩媚撩人的眼,仿佛在告诉世人,内心的高贵,才是最动人。

严歌苓小说作品《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偶然看到这本书,不禁想起老谋子的同名电影,对电影的印象不深,只记得在硝烟中匍匐前进的佟大为饰演的少校和那满是断壁残垣的城。阅读的时候脑海中回想起在大屠杀纪念馆中的种种:低沉的挽歌、巨大的填尸坑、相互交错的尸骨、泛黄的记录报纸……虽然时隔两年还是那么清晰。

书中以孟书娟的视觉去讲述时空的交叠下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1945年的军事法庭,当下。这是一个长镜头,长的仿佛这就是我们的一生,时间仿佛都静止不前在默默悲哀。哭过,恨过你终究会庆幸那只是一段历史,庆幸自己只是个旁观者。

仿佛一切的亡国都应该归咎于红颜祸水祸国殃民,谁可曾想过商女心里的那份愤恨:对自己的恨,对国家的恨;隔江唱后庭花更是她们无奈愤恨的一种外在表现。这个身份好像只可以承受社会的冷眼旁观和贬低,秦淮河畔的这些“商女”们也不可避免的被这个尘世唾弃寻乐,只因为她们是世人眼中那庸俗无耻的的妓女,被那些自称为纯洁的“圣人”所诟病所唾弃。

赵玉墨她们只希望可以逃到安全区,她们只求可以有最低的安全保障。然而上帝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路断了。迫于无奈她们只能选择威尔逊教堂作为避难所,面对英格曼神甫的不愿接受她们只得厚颜无耻的强迫入住。从英格曼神甫的角度看来这些窑姐的入住无疑是对教堂圣洁的一种玷污,除此以外还扩大了自己的责任范围。然而,战争的可怕之处在于毁灭了人与人在的差别。红菱的一句“是不是裱子,日本人都拿你当婊子”戳破了时局也摧毁了女学生的道德优势。起初的时候书娟面对这些窑姐们是反感的甚至是恨的。对于自己道德优势的自信,女学生们在语言和精神上随意的凌辱这些秦淮河的女人,只因为战争对于她们还是抽象的,而这些窑姐是真实存在的敌人。

在日本兵第一次踏入教堂的时候,英格曼神甫用自己钟爱的老福特汽车保住了教堂的安全,避免了搜查。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安全维持不了很久,此时书娟的内心是:“这一刻她连地下仓库的女人都能容得下”,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难接受的改变。地下仓库的这些污秽低贱的窑姐们此刻是她们可以真实拥抱和陪伴的人。

豆蔻说:“不要谢我,娶我吧!我跟你回家做田。”谁说婊子无情,看到这儿莫名的眼泪,我从来不是个矫情的人也被这一往情深感动了。无情的死亡终结了爱情。战争的暴力摧毁了她们的爱,面对戴涛和战友们的死亡,赵玉墨也许是恨的吧,“这三个军人她个个爱,爱的断肠”我理解为她多情的爱整个民族的男人,爱的断肠。走出教堂找琴弦的豆蔻印证了教堂外的流言,在刺刀刺向她的的时候她紧抓琴弦不放手恐怕只是简单的想弹奏一首《春江花月夜》给自己爱的那个小兵王浦生吧?

战争的血流成河终会流过城中的每一个角落,这座高墙筑成的教堂也不例外。最戳痛人心的恐怕是赵玉墨临行前的那嫣然一笑,那是她们最精彩的表演:“放心吧,我们除了扮自己不像,扮谁都像”。她们一生经历过多少男人,竟然演不好自己,此刻的她们用尽所有的力气去扮演好女学生,这是她们的梦吧,做梦都希望自己有疼爱自己的父母,和睦的家庭,美好的校园生活吧。此时的这些窑姐们改写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历史讽刺,带着恐惧,委屈,回忆和家仇国恨踏上了未知的道路。

在1945年的军事法庭上,赵玉墨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赵玉墨,她整了容貌,换了名字,这样的全新的她那么坚决的不承认自己是赵玉墨只是希望可以安心的度过余下的一生吧。曾经的面容随着残忍的屠杀已经成为历史,将自己的惨痛经历作为历史尘封在记忆深处。作为一个受害者出现在法庭上赵玉墨将自己的伤疤活生生的揭开为的不仅是自己更是那死去的姐妹甚至是为了那死去的所有中国同胞,一个妓女可以这样的大爱还要给那些红颜冠上祸水的称号吗?

当下的书娟成为了大文豪,更明白了人的残暴,自私,但是也知道了人是感性的,是平等的,尤其是在危难的时候更是无私的。可是谁都不知道哪一面才是真实的人,只能说单一的一面不是人吧!

严歌苓小说作品《金陵十三钗》经典台词

1、不能让神父盯着我睡觉。

2、这里不是战场!你们无权在此!

3、什么叫钓鱼巷,就是妓院。

4、幼儿园的学费够吗?

5、的确,我可能是唯一人选。

6、有时我们反而不想知道真相。

7、许大鹏,带几个人去侧翼,准备打。

8、去天堂什么的,你们能带路吗?。

9、她们很坚强、勇敢、细腻、出色。

10、就一根弦了,弹的比瞎子要饭还难听

11、爱与恨,她们比我们任何一个都了解爱与恨。

12、无非又是一个不幸的故事,你这个过客不会有兴趣。

13、就算没有遗体,你也得付我钱,这是规矩。

14、上帝叫我们人人平等,你说选女孩还是女人。

15、虽然你昨晚是个醉鬼,但你今天算个英雄。

16、我既不能救国家,也不能救人民,就只能救自己了。

17、日本人只能算是業餘的,這些女人,他們才是專業的。

18、等你好了,我带你去最大的舞厅,带你见最漂亮的女人

19、她们只用了一会儿功夫,就把秦淮河带进来了,连脂粉味都带进来了。

20、小老乡,不要谢我,娶我吧,我跟你回家种田,那我弹琵琶,你那着棍,要饭给你妈吃。

21、我这样看见你,就仿佛看见你经历的一切。李教官,教导队就剩下十几号弟兄了,再一步就出城了。

22、她们也是人,凭什么让这些女人去替代另一群女人,难道只是因为她们是妓女?

23、当日本兵进入教堂准备大势入侵的时候,约翰抛下十字旗厉声喝道:住手!住手!这是教堂!是神圣的地方!你们违反了上帝的意旨!你们违反了人道主义!

24、那个时候的南京已经没的抵抗能力了,剩下的只有逃命了……他们有一种最原始的办法,有战友的身体作掩护,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不愿当亡国奴,就那命去拼。

金陵十三钗是真实的吗?金陵十三钗结局如何?

由张艺谋执导、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相信大家都有看过吧。影片中刻画了一群侠肝义胆的妓女,他们的事迹令人可歌可泣。那么,金陵十三钗是真实的吗?她们挺身救同胞,真的确有此事吗?金陵十三钗的结局又是如何的呢?

金陵十三钗是真实的吗?

电影中的金陵十三钗,原本都是地位低下、为人所不耻的妓女,但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那么金陵十三钗是真实的吗?还是仅仅只是一部电影而已?根据奥秘小编了解,《金陵十三钗》的原作者严歌苓在接受采访时曾称,她写作《金陵十三钗》,最初的灵感来自美国人明妮·魏特琳的日记。

在南京沦陷期间,明妮·魏特琳的身份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这是一所教会学校,位于安全区范围内,相对比较安全。魏特琳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让大批的妇女和儿童进入她所在的校园,帮助她们躲过劫掠。

魏特琳在日记中提到了一批帮助其他“书娟”们逃过日军强暴的“妓女”那是1937年12月24日,魏特琳被叫到办公室,与日本某师团的一名高级军事顾问会晤。对方要求魏特琳从1万名难民中挑选出100名妓女,他们认为,如果为日本兵安排一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士兵就不会再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当天的结果是,对方最终挑走了21名妇女。

到这里,小编认为金陵十三钗是真实的,这21名女子就是金陵十三钗的原型。

这21名女子均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中国近代着名的女子教会大学,1915年在南京开学。第一任校长是德本康夫人。1923年移至随园。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准后,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7年,南京沦陷,改迁至四川。

至于作者为什么没有写金陵二十一钗什么的,那是因为在西方,“十三”是基督教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意味着不吉利。她们为了使“战争中最柔弱的生命”不被糟蹋、不成为“最不堪设想的牺牲品”,在平安夜里,她们挺身而出,主动将自己送上祭台。

更多相关文章: 严歌苓  严歌苓作品  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小说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