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文

丁国文姓名综合得分:82

一键举报
拼音 dīng guó wén
繁体 丁國文
五行 火木水
笔画 2 8 4
推荐属相
三才五格
音律音调
周易解卦
建议性别
主运解析
后运解析
基础运势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城漕,我独南行。

春秋·佚名《击鼓》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乐,爰得我直。

春秋·佚名《硕鼠》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春秋·佚名《小戎》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春秋·佚名《墓门》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春秋·佚名《破斧》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

春秋·佚名《六月》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既卒斩,何用不监!

春秋·佚名《节南山》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春秋·佚名《雨无正》

思齐大任,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春秋·佚名《思齐》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其政不获。维彼四,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春秋·佚名《皇矣》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春秋·佚名《民劳》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于蕃。四方于宣。

春秋·佚名《崧高》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

春秋·佚名《常武》

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春秋·佚名《烈文》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春秋·佚名《天作》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春秋·佚名《我将》

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春秋·佚名《思文》

于皇武王!无竞维烈。允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春秋·佚名《武》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春秋·佚名《载见》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春秋·佚名《长发》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曰:道千乘之,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哉,吾从周。”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能以礼让为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如礼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贡曰:“夫子之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贡问曰:“孔子何以谓之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臧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张问曰:“令尹子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崔子弑齐君,陈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质胜则野,胜质则史,质彬彬,然后君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君子博学与于,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以四教:、行、忠、信。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畏于匡,曰:“王既没,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也;天之未丧斯也,匡人其如予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学:子游、子夏。”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摄乎大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犹质也;质,犹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博学于,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曾子曰:“君子以会友,以友辅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问公叔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晋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公叔子之臣大夫撰,与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臧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公问曰:“滕,小也,间于齐楚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节》

公问曰:“滕,小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公问为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王,大五年,小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曰:‘何以利吾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上下交征利而危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万乘之,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千乘之,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也,尽心焉耳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察邻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梁惠王曰:“晋,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之事可得闻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而抚四夷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齐宣王问曰:“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曰:“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臣始至于境,问之大禁,然后敢入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齐宣王问曰:“交邻有道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王事昆夷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此王之勇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景公说,大戒于,出舍于郊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对曰:“昔者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曰:“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故曰,人杀之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至于治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以万乘之伐万乘之,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古之人有行之者,王是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以万乘之伐万乘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公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竭力以事大,则不得免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行乎政,如彼其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且以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今言王若易然,则王不足法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曰:“王何可当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当今之时,万乘之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汤以七十里,王以百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虽大,必畏之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能治其家,谁敢侮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今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信能行此五者,则邻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人皆有所矜式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公明仪曰:‘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王之谓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请野九一而助,中什一使自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可得而食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中无伪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家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曰:“晋亦仕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人皆贱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万章问曰:“宋,小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书曰:‘丕显哉,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于齐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之所存者幸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之灾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之害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暴其民甚,则身弑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不甚,则身危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家’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

天下之本在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

巨室之所慕,一慕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之所慕,天下慕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今也小师大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如耻之,莫若师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君好仁,天下无敌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败家之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诸侯有行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一正君而定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礼之实,节斯二者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得志行乎中,若合符节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一节》

子产听郑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其事则齐桓、晋,其则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公都子曰:“匡章,通皆称不孝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中无与立谈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天子使吏治其,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故说诗者,不以害辞,不以辞害志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夫然后之中,践天子位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去父母之道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虽小之君亦有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非惟小之君为然也,虽大之君亦有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诸侯失,而后托于诸侯,礼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曰:“敢问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在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以友士,何如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之善士,斯友一之善士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是故武兴,则民好善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弈秋,通之善弈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绣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

”“交闻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我能为君约与,战必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九节》

万室之,一人陶,则可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今居中,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况无君子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与谗谄面谀之人居,欲治,可得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恒亡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待王而后兴者,凡民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节》

若夫豪杰之士,虽无王犹兴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节》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君子居是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

征者上伐下也,敌不相征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空虚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曰:“不仁而得者,有之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三节》

’去父母之道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七节》

去齐,接淅而行,去他之道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七节》

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九节》

高子曰:“禹之声,尚王之声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陈臻曰:“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三节》

由汤至于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王,则闻而知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先秦·屈原《远游》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

先秦·屈原《天问》

吴光争,久余是胜

先秦·屈原《天问》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

先秦·屈原《天问》

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何惟兮水中;乘白鼋兮逐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先秦·屈原《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何况一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先秦·宋玉《九辩》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而得举

先秦·屈原《离骚》

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

先秦·屈原《九章》

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先秦·屈原《九章》

介子忠而立枯兮,君寤而追求

先秦·屈原《九章》

受命不迁,生南

先秦·屈原《九章》

青黄杂糅,章烂兮

先秦·屈原《九章》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

先秦·屈原《九章》

紫茎屏风,缘波些

先秦·屈原《招魂》

服纤,丽而不奇些

先秦·屈原《招魂》

先威后,善美明只

先秦·屈原《大招》

临中之众人兮,讬回飙乎尚羊

两汉·贾谊《惜誓》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

两汉·贾谊《惜誓》

太公不遇王兮,身至死而不得逞

先秦·庄忌《哀时命》

初放平生于兮,长于原野

两汉·东方朔《七谏》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寤而徐亡

两汉·东方朔《七谏》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家之久长

两汉·东方朔《七谏》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而舒志

两汉·东方朔《七谏》

哀命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之多忧

两汉·东方朔《七谏》

痛楚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

两汉·东方朔《七谏》

蛟龙兮导引,鱼兮上濑

两汉·王褒《九怀》

历广漠兮驰骛,览中兮冥冥

两汉·王褒《九怀》

兮圣明哲,哀平差兮迷谬愚

两汉·王逸《九思》

嗟此兮无良,媒女诎兮謰謱

两汉·王逸《九思》

志欣乐兮反征,就周兮邠歧

两汉·王逸《九思》

何楚兮难化,迄于今兮不易

两汉·王逸《九思》

迫中兮迮陿,吾欲之兮九夷

两汉·王逸《九思》

揄扬涤荡飘流陨往触崟石兮,龙卬脟圈缭戾宛转阻相薄兮,遭纷逢凶蹇离尤兮,垂扬采遗将来兮

两汉·刘向《九叹》

门而端指兮,冀壹寤而锡还

两汉·刘向《九叹》

光明齐于日月兮,采耀燿于玉石

两汉·刘向《九叹》

家之离沮兮,躬获愆而结难

两汉·刘向《九叹》

兴离骚之微兮,冀灵修之壹悟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六:大君有命,开承家,小人勿用。

西周·姬昌《师卦》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

西周·姬昌《谦卦》

六四:观之光,利用宾于王。

西周·姬昌《观卦》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西周·姬昌《复卦》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

西周·姬昌《益卦》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红豆生南,春来发几枝

唐代·王维《相思》

功盖三分,名成八阵图

唐代·杜甫《八阵图》

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春风举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唐代·李商隐《隋宫 / 隋堤》

商女不知亡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代·杜牧《泊秦淮》

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唐代·张祜《集灵台·其二》

他乡生白发,旧见青山

唐代·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

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

名岂章著,官应老病休

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得相能开,生儿不象贤

唐代·刘禹锡《蜀先主庙》

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唐代·钱起《送僧归日本》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圆顶夜深缝

唐代·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江山故宅空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共来百越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唐代·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吴中盛史,群彦今汪洋

唐代·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汉皇重色思倾,御宇多年求不得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蓬莱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公之斯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唐代·李商隐《韩碑》

公之斯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唐代·李商隐《韩碑》

不露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唐代·杜甫《古柏行》

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英雄割据虽已矣,采风流今尚存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张生手持石鼓,劝我试作石鼓歌

唐代·韩愈《石鼓歌》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来奔波

唐代·韩愈《石鼓歌》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

唐代·王维《老将行》

名花倾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唐代·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蚕丛及鱼凫,开何茫然

唐代·李白《蜀道难》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虢与秦

唐代·杜甫《丽人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难忘,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登临望故

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愁损辞乡去

宋代·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宋代·孔夷《南浦·旅怀》

春思远,谁叹赏、香风味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宋代·None《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属予作以记之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登斯楼也,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以志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响若操琴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践远游之履,曳雾绡之轻裾

魏晋·曹植《洛神赋》

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灭六者六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使六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孟尝高洁,空余报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况秦吴兮绝,复燕宋兮千里

南北朝·江淹《别赋》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赵厕,吴宫燕市

南北朝·江淹《别赋》

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

南北朝·江淹《别赋》

至如一赴绝,讵相见期

南北朝·江淹《别赋》

织锦曲兮泣已尽,回诗兮影独伤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章,极服妙采照万方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士之才德盖一,则曰士;女之色盖一,则曰色;兰之香盖一,则曰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香矣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答客难》

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未有雌雄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武,得信厥说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理,发其音声哉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荣其身,骄其险棘

魏晋·左思《三都赋》

洞庭虽濬,负之者北,非所以爱人治

魏晋·左思《三都赋》

而是有魏开之日,缔构之初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兼圣哲之轨,并质之状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昌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规

魏晋·左思《三都赋》

玄化所甄,风所禀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於後则椒鹤石,永巷壸术

魏晋·左思《三都赋》

恤,忘从禽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朝无刓印,无费留

魏晋·左思《三都赋》

置酒昌,高张宿设

魏晋·左思《三都赋》

武之壮观,迈梁驺之所著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是故料其建,析其法度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东吴王孙冁然而咍,曰:“夫上图景宿,辨於天者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公孙之而破,诸葛家之而灭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且有吴之开也,造自太伯,宣於延陵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率土而论都,则非列之所觖望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绵杬杶栌,欀桢橿

魏晋·左思《三都赋》

霸王之所根柢,开之所基趾

魏晋·左思《三都赋》

贝胄象弭,织鸟章

魏晋·左思《三都赋》

精卫衔石而遇缴,鳐夜飞而触纶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昔者夏后氏朝群臣於兹土,而执玉帛者以万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九土星分,万错跱

魏晋·左思《三都赋》

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于中古

魏晋·左思《三都赋》

并乘骥子,俱服鱼

魏晋·左思《三都赋》

蛇,跨雕虎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曰:臣闻雪宫建于东,雪山峙于西域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东都妙姬,南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昔草滥于吹嘘,籍言之庆余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使先施、徵舒、阳、段干、吴娃、闾、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揄流波,杂杜若,蒙清尘,被兰泽,嬿服而御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春秋时祸败之始,战逾增其荼毒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人皆绣,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独藜飧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剑阁铭》

洞庭孟门,二不祀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幽通赋》

信而厎麟兮,汉宾祚于异代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酒箴》

常为器,讬于属车

两汉·扬雄《酒箴》

【典故出处】《北征赋》

从圣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

两汉·班彪《北征赋》

降几杖于藩兮,折吴濞之逆邪

两汉·班彪《北征赋》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乱曰:君子之思,必成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衡因为赋,笔不停缀,不加点

两汉·祢衡《鹦鹉赋》

背蛮夷之下,侍君子之光仪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候风云之体势兮,天牢湍而无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上以摅高、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春秋·曾子《第一章》

欲治其者,先齐其家

春秋·曾子《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曾子《第一章》

”《诗》云:“穆穆王,於缉熙敬止

春秋·曾子《第四章》

人交,止于信

春秋·曾子《第四章》

所谓治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春秋·曾子《第十章》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

春秋·曾子《第十章》

一家仁,一兴仁

春秋·曾子《第十章》

一家让,一兴让

春秋·曾子《第十章》

一人贪戾,一作乱,其机如此

春秋·曾子《第十章》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

春秋·曾子《第十章》

故治在齐其家

春秋·曾子《第十章》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

春秋·曾子《第十章》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

春秋·曾子《第十章》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

春秋·曾子《第十章》

此谓治在齐其家

春秋·曾子《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有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道得众则得,失众则失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楚书》曰:“楚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此谓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家,灾害并至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此谓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春秋·子思《第一章》

欲治其者,先齐其家

春秋·子思《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子思《第一章》

”《诗》云:“穆穆王,於缉熙敬止

春秋·子思《第四章》

人交,止于信

春秋·子思《第四章》

所谓治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春秋·子思《第十章》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

春秋·子思《第十章》

一家仁,一兴仁

春秋·子思《第十章》

一家让,一兴让

春秋·子思《第十章》

一人贪戾,一作乱,其机如此

春秋·子思《第十章》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

春秋·子思《第十章》

故治在齐其家

春秋·子思《第十章》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

春秋·子思《第十章》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

春秋·子思《第十章》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

春秋·子思《第十章》

此谓治在齐其家

春秋·子思《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有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道得众则得,失众则失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楚书》曰:“楚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此谓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家,灾害并至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此谓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网友喜爱的名字】

  • 2024年06月01日 08:02:28 来自 中国陕西省移动 查看了 【高聿明】
  • 2024年06月01日 08:02:27 来自 爱尔兰Dublin微软 查看了 【肖玥橙】
  • 2024年06月01日 08:02:25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涂雅欣】
  • 2024年06月01日 08:02:24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廖语驰】
  • 2024年06月01日 08:02:24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黄瑞祥】
  • 2024年06月01日 08:02:24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王颜熹】
  • 2024年06月01日 08:02:22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黄听澜】
  • 2024年06月01日 08:02:22 来自 中国安徽省铜陵市联通 查看了 【高初汐】
  • 2024年06月01日 08:02:17 来自 爱尔兰Dublin微软 查看了 【张成勋】
  • 2024年06月01日 08:02:17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粟岢霖】
  • 2024年06月01日 08:02:16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张蓉宁】
  • 2024年06月01日 08:02:15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雷瑞希】
  • 2024年06月01日 08:02:15 来自 美国艾奥瓦谷歌 查看了 【张言心】
  • 2024年06月01日 08:02:13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王俞学】
  • 2024年06月01日 08:02:13 来自 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移动 查看了 【谢星潇】
  • 2024年06月01日 08:02:10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赵景】
  • 2024年06月01日 08:02:09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郭禹玺】
  • 2024年06月01日 08:02:08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李显煜】
  • 2024年06月01日 08:02:05 来自 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移动 查看了 【谢允潇】
  • 2024年06月01日 08:02:02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钱锦鑫】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