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

于是乎姓名综合得分:87

一键举报
拼音 yú shì hū
繁体 于是乎
五行 土金水
笔画 3 9 5
推荐属相 龙,蛇
三才五格
音律音调
周易解卦
建议性别
主运解析
后运解析
基础运势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人之求之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谓能养,至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由,诲汝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惟孝,友兄弟,施有政。’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礼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颠沛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吾无隐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丘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论笃与?君子者,色庄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沂,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子路曰:“有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定公问:“壹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壹言而兴邦?”曰:“壹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壹言而丧邦?”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栖栖者与?无乃为佞?”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佛刖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刖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言也:不曰坚,磨而不磷;不曰白,涅而不缁。吾其孢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传不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攻异端,斯害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庭,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季氏旅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天下也,其如示诸斯?”指其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周监二代。郁郁文哉,吾从周。”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其身。有能壹日用力仁矣,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参,吾道壹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孟武伯问:“子路仁?”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始吾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予与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谓之文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用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已矣!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子曰:“雍之言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华使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从政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从政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从政何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曰:“有淡台明灭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偃之室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今之世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民鲜久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贡曰:“如有博施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子曰:“何事仁,必也圣!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吾忧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食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日哭,则不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有恒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仁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君取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必知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死而后已,不亦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盈耳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巍巍,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民无能名焉。巍巍,其有成功也。焕,其有文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唐虞之际,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鬼神,恶衣服而致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沟血。禹,吾无间然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执射?吾执御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畏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太宰问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吾有知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且予与其死臣之手也,无宁死二三子之手。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道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谓颜渊曰:“惜!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祈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道也,何足以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不问马。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曰:“回也其庶。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故恶夫佞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壹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合彻?”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舜有天下,选众,举臯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茍正其身矣,从政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以不教民战,谓弃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爱之能勿劳?忠焉能无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问公叔文子公明贾曰:“信夫子不言不笑不取。”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幸治宾客,祝砣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奚其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遽伯玉使人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哉,夫我则不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宿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击磬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既而曰:“鄙哉,铿铿。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为贼。”以杖叩其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问陈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哉?立,则见其参前也;在舆,则见其倚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已矣!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曰:“有壹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子曰:“其恕!己所不欲,勿施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过而不改,谓过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孔子曰:“季氏将有事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柙,龟玉毁椟中,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伯鱼曰:“子亦有异闻?”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也。前言戏之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哉?乐云乐云,钟鼓云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汝安?”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其父母?”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焉矣哉!不有博弈者,为之犹贤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路曰:“君子尚勇?”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恶敫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鲁孔丘与?”曰:“也。”曰:“知津矣。”问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犹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无可无不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壹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夏之门人,问交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以君子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游曰:“丧致哀而止。”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曾子曰:“堂堂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难能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之甚也。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语大夫朝曰:“子贡贤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日月?多见其不知量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子贡曰:“君子壹言以为知,壹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始,故为之文以志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其果有遭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则其果无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自余为僇人,居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以为凡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今弃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始穷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古之人其有乐此耶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愈以为诚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

魏晋·曹植《洛神赋》

尔乃税驾蘅皋,秣驷芝田,容与阳林,流眄洛川

魏晋·曹植《洛神赋》

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魏晋·曹植《洛神赋》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彼者

魏晋·曹植《洛神赋》

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魏晋·曹植《洛神赋》

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魏晋·曹植《洛神赋》

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魏晋·曹植《洛神赋》

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魏晋·曹植《洛神赋》

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魏晋·曹植《洛神赋》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东路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於长鲸吞航,修鲵吐浪

魏晋·左思《三都赋》

穱秀菰穗,於

魏晋·左思《三都赋》

邛竹缘岭,菌桂临崖

魏晋·左思《三都赋》

金城石郭,兼帀中区

魏晋·左思《三都赋》

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有魏开国之日,缔构之初

魏晋·左思《三都赋》

崇墉濬洫,婴堞带涘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与冈岑而永固,非有期世祀

魏晋·左思《三都赋》

勍敌纠纷,庶土罔宁

魏晋·左思《三都赋》

可单究,以抑而未罄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子独未闻大吴之巨丽

魏晋·左思《三都赋》

?钦碒数州之间,灌注天下之半

魏晋·左思《三都赋》

大荒之中,行东极之外

魏晋·左思《三都赋》

涵泳其中

魏晋·左思《三都赋》

鹳鸥鹢鸬,氾滥其上

魏晋·左思《三都赋》

江斐於往来,海童於宴语

魏晋·左思《三都赋》

隋侯於鄙其夜光,宋王於陋其结绿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於乐只衎而欢饫无匮,都辇殷而四奥来暨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戎车盈於石城,戈船掩江湖

魏晋·左思《三都赋》

命官帅而拥铎,将校猎具区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离若合者,相与腾跃莽之野

魏晋·左思《三都赋》

悠悠旆旌者,相与聊浪昧莫之坰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於弭节顿辔,齐镳驻跸

魏晋·左思《三都赋》

狼跋中,忘其所以睒睗,失其所以去就

魏晋·左思《三都赋》

回靶行邪,睨观鱼三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数军实桂林之苑,飨戎旅落星之楼

魏晋·左思《三都赋》

馆娃之宫,张女乐而娱群臣

魏晋·左思《三都赋》

阙沟商鲁,争长於黄池

魏晋·左思《三都赋》

庸可共世而论巨细,同年而议丰确

魏晋·左思《三都赋》

羲和假道峻歧,阳乌回翼高标

魏晋·左思《三都赋》

神农尝,卢跗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云中

魏晋·左思《三都赋》

匪葛匪姜,畴能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亚以少城,接其西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风流雨散,漫数百里间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临谷为塞,因山为障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太子岂有

两汉·枚乘《七发》

太子据几而起,曰:“涣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

两汉·枚乘《七发》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

两汉·枚乘《七发》

赖君之力,时时有之,然未至

两汉·枚乘《七发》

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不欲闻之

两汉·枚乘《七发》

独鹄晨号其上,鹍鸡哀鸣翔其下

两汉·枚乘《七发》

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

两汉·枚乘《七发》

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

两汉·枚乘《七发》

伯乐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

两汉·枚乘《七发》

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之至骏也,太子能强起乘之

两汉·枚乘《七发》

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两汉·枚乘《七发》

乃发激楚之结风,扬郑、卫之皓乐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乐也,太子能强起游

两汉·枚乘《七发》

游涉云林,周驰兰泽,弭节江浔

两汉·枚乘《七发》

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巧,恐虎豹,慑鸷鸟

两汉·枚乘《七发》

此校猎之至壮也,太子能强起游

两汉·枚乘《七发》

榛林深泽,烟云闇莫,兕虎并作

两汉·枚乘《七发》

此真太子之所喜也,能强起耳游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广陵之曲江

两汉·枚乘《七发》

秉意南山,通望东海

两汉·枚乘《七发》

虹洞兮苍天,极虑崖涘

两汉·枚乘《七发》

澡概胸中,洒练五藏,澹澉手足,颓濯发齿

两汉·枚乘《七发》

之时,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况直眇小烦懑,酲醲病酒之徒哉

两汉·枚乘《七发》

初发或围之津涯,荄轸谷分

两汉·枚乘《七发》

此天下怪异诡观也,太子能强起观之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体势,闇白黑之貌形;愤伊郁而酷,愍眸子之丧精;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音声

两汉·王褒《洞箫赋》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诚可悲其不安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其敞闲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皇天

两汉·王褒《洞箫赋》

孤雌寡鹤,娱优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其颠

两汉·王褒《洞箫赋》

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其间

两汉·王褒《洞箫赋》

般匠施巧,夔妃准法

两汉·王褒《洞箫赋》

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相和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酒箴》

言之,酒何过

两汉·扬雄《酒箴》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此,览物之情,得无异?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夫秋,刑官也,时为阴;又兵象也,行用金,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嗟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秋声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浩浩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此非曹孟德之诗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知不可骤得,托遗响悲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相与枕藉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萍水相逢,尽他乡之客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临别赠言,幸承恩伟饯;登高作赋,所望群公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间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太守醉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抚心定气,复见所梦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其始来也,耀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先秦·宋玉《神女赋》

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如莹

先秦·宋玉《神女赋》

既姽婳幽静兮,又婆娑人间

先秦·宋玉《神女赋》

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得原

先秦·宋玉《神女赋》

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犯干

先秦·宋玉《神女赋》

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风赋》

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

先秦·宋玉《风赋》

夫庶人之风,岂可闻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其迹邪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城中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死者多矣,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以为胜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思旧赋》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城隅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兰甚似君子,生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所同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未期

两汉·张衡《归田赋》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长辞

两汉·张衡《归田赋》

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两汉·张衡《归田赋》

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蓬庐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鵩鸟赋》

告我,凶言其灾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若深渊止之静,泛若不系之舟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月赋》

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故非子之所能备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虎丘记》

每至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故乡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雪赋》

”[1] 相如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台如重璧,逵似连璐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名为野人之家,谓愚公之谷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

先秦·宋玉《高唐赋》

水虫尽暴,乘渚之阳,鼋鼍鱣鮪,交积纵横

先秦·宋玉《高唐赋》

调讴,令人惏悽,胁息曾

先秦·宋玉《高唐赋》

乃纵猎者,基趾如星,传言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不倾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数极自然变化,非故相反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哀哉复哀哉,此命矣夫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

唐代·韩愈《送穷文》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敥嘎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从,不变

唐代·韩愈《送穷文》

”主人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安慆慆而不萉兮,卒陨身世祸

两汉·班固《幽通赋》

嬴取威伯仪兮,姜本支三趾

两汉·班固《幽通赋》

东邻虐而歼仁兮,王合位三五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

明代·方孝孺《蚊对》

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

明代·方孝孺《蚊对》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人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天台生投枕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为剑门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北征赋》

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少留

两汉·班彪《北征赋》

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筑怨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东征

两汉·班昭《东征赋》

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偃师

两汉·班昭《东征赋》

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圣人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言未卒,有居僧笑傍曰:“奚足异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余乃喟然曰:“嗟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人世治乱之数者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鹦鹉赋》

有献鹦鹉者,举酒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

两汉·祢衡《鹦鹉赋》

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通渠源京城兮,引职贡荒裔

两汉·蔡邕《述行赋》

命仆夫其就驾兮,吾将往京邑

两汉·蔡邕《述行赋》

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此畿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曰:“若其大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伯夷、伊尹孔子,若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其心曰:‘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为欲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及陷罪,然后从而刑之,罔民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时也,禹八年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焉得为大丈夫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春秋,天子之事也,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盈科而后进,放四海,有本者如之取尔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章子有一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仁人固如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不义’,而后受之,以为不恭,故弗却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亦不可以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贤者之无益国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非圣人而能若,而况亲炙之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

或问之曰:“若从者之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立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直不百步耳,亦走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何异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以刃与政,有以异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卒然问曰:‘天下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王知夫苗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其如,孰能御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诚如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以后世无传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无以,则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曰:“心足以王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王笑曰:“诚何心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而易之以羊也,宜百姓之谓我爱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曰:“无伤也,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诚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不为也,非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之不王,折枝之类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吾何快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吾不为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曰:“若其甚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其若,孰能御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曰:“吾惛,不能进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及陷罪,然后从而刑之罔民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王变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民以为小,不亦宜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方四十里,为阱国中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民以为大,不亦宜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始兴发补不足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盖徵招角招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王曰:“善哉言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当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曰:“臣弑其君,可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天下者,汤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动天下之兵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上慢而残下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尔者,反尔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事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节》

事楚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对曰:“谋非吾所能及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节》

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可为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节》

二三子何患无君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君所为轻身以先匹夫者,以为贤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以不往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以不果来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或问曾西曰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国政,如彼其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尔何曾比予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曰:“若,则弟子之惑滋甚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以难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如此,则动心否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若,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不动心有道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畏三军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今夫蹶者趋者,气也,而反动其心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敢问夫子恶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馁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然则夫子既圣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昔者子贡,问孔子曰:‘夫子圣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夫圣,孔子不居,何言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姑舍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其类,拔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孔子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今恶辱而居不仁,犹恶湿而居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国家闲暇,及时明其政刑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今国家闲暇,及时般乐怠敖,自求祸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非之心,非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莫之御而不仁,不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取诸人以为善,与人为善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故君子莫大与人为善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不受也者,亦不屑就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援而止之而止者,亦不屑去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然而不胜者,天时不如地利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今病小愈,趋造朝,我不识能至否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曰:“岂谓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其尊德乐道,不如,不足与有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前日之不受,则今日之受非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今日之受,则前日之不受非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皆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无处而馈之,货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人心独无恔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

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子,则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何以异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知而使之,不仁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不知而使之,不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周公之过,不亦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昔者鲁缪公无人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泄柳、申详,无人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长者绝子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不明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识其不可,然且至,则干泽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三宿而后出昼,何濡滞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千里而见王,予所欲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予岂若小丈夫然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四节》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有为者亦若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不亦善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在世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使老稚转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为王者师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许子冠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率天下而路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民无能名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巍巍有天下而不与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不可尚已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鲁颂曰:‘戎狄膺,荆舒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周公方且膺之,子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子比而同之,乱天下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而不贵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以所贱事亲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掩之诚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子未学礼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诸侯,不以泰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且子食志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食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曰:“有人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为其杀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皆已甚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时,阳货先,岂得不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由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非君子之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罪我者,其惟春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杨氏为我,无君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墨氏兼爱,无父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诗云:‘戎狄膺,荆舒惩,则莫我敢承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无父无君,周公所膺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曰:“何伤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曰:‘恶用鶂鶂者为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他日,其母杀鹅也,与之食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其兄自外至,曰:‘鶂鶂之肉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尚为能充其类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不仁而在高位,播其恶众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犹恶醉而强酒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故沛然德教溢四海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绝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犹弟子而耻受命先师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今也欲无敌天下而不以仁,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诚身有道:不明善,不诚其身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天下之父归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孟子曰:“存人者,莫良眸子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五节》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曰:“嫂溺不援,豺狼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子欲手援天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则父子相夷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子亦来见我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义之实,从兄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礼之实,节文斯二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不得亲,不可以为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不顺亲,不可以为子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得志行中国,若合符节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一节》

逄蒙学射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杀羿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亦羿有罪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曰薄云尔,恶得无罪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简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舜为法天下,可传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则可忧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以如其急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其设心以为不若则罪之大者,则章子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沈犹行曰:“非汝所知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然则舜怨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公明高曰:‘非尔所知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我何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以不告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孔子曰:‘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不识此语诚然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二天子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曰:“诗也,非之谓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以意逆志,为得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信斯言也,周无遗民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孝子之至,莫大尊亲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尊亲之至,莫大以天下养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为父不得而子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天受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民受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篡也,非天与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以乐尧舜之道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君为尧舜之君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吾岂若使民为尧舜之民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卫主痈疽,齐主侍人瘠环,有诸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无义无命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信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时举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相秦而显其君天下,可传后世,不贤而能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庶人在官者,其禄以为差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舜尚见帝,帝馆甥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天子而友匹夫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不待教而诛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为贫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五节》

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为养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五节》

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五节》

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五节》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盖自台无馈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岂曰友之云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惟君子能由路,出入门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王曰:“卿不同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九节》

”王勃然变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无分上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且谓长者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长之者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敬叔父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敬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民之秉夷,好懿德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懿德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味,天下期易牙,天下之口相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声,天下期师旷,天下之耳相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心,独无所同然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虽存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岂人之情也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无或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其智弗若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则生而有不用也,由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公都子问曰:“钧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曰:“钧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言饱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

夫仁亦在熟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九节》

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也何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曰:“奚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然则举乌获之任,亦为乌获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尧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桀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亲之过大而不怨,愈疏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亲之过小而怨,不可矶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利,以罢三军之师,三军之士乐罢而悦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仁义,而罢三军之师,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仁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在所益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杀人以求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君不乡道,不志仁,而求富之,富桀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九节》

君不乡道,不志仁,而求为之强战,辅桀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九节》

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二节》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有知虑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多闻识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好善足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曰:“好善优天下,而况鲁国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故天将降大任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亦教诲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节》

故知命者,不立岩墙之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求有益得也,求在我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求无益得也,求在外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疢疾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君则为容悦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君子居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不素餐兮’,孰大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

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况居天下之广居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孟子曰:“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曰:“欲终之而不可得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未闻以道殉人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节》

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之谓不知务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六节》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一节》

故得丘民而为天子,得天子为诸侯,得诸侯为大夫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

百世之上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

”曰:“奚足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为冯妇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三节》

”曰:“子以为窃屦来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

苟以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

士未可以言而言,以言餂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可以言而不言,以不言餂之也,皆穿逾之类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獧也,又其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曰:“何以嘐嘐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阉然媚世也者,乡原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流俗,合污世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众皆悦之,自以为,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尔,则亦无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其极

春秋·曾子《第六章》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皆以修身为本

春秋·曾子《第一章》

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春秋·曾子《第三章》

”子曰:“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

春秋·曾子《第四章》

必也使无讼

春秋·曾子《第五章》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

春秋·曾子《第七章》

所藏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春秋·曾子《第十章》

《诗》云:“其仪不忒,正四国

春秋·曾子《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故君子先慎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其极

春秋·子思《第六章》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皆以修身为本

春秋·子思《第一章》

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春秋·子思《第三章》

”子曰:“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

春秋·子思《第四章》

必也使无讼

春秋·子思《第五章》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

春秋·子思《第七章》

所藏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春秋·子思《第十章》

《诗》云:“其仪不忒,正四国

春秋·子思《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故君子先慎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葛之覃兮,施中谷,维叶莫莫。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春秋·佚名《葛覃》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悼。

春秋·佚名《终风》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驺虞!

春秋·佚名《驺虞》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中露!

春秋·佚名《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泥中!

春秋·佚名《式微》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春秋·佚名《君子偕老》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桑中,要我上宫,送我淇之上矣。

春秋·佚名《桑中》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翱翔。

春秋·佚名《清人》

子之丰兮,俟我巷兮,悔予不送兮。

春秋·佚名《丰》

女曰观?士曰既且,且往观

春秋·佚名《溱洧》

女曰观?士曰既且,且往观

春秋·佚名《溱洧》

子之还兮,遭我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春秋·佚名《还》

俟我而,充耳以素而,尚之以琼华而。

春秋·佚名《著》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公路。

春秋·佚名《汾沮洳》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春秋·佚名《园有桃》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愉。

春秋·佚名《山有枢》

於我,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不承权舆!

春秋·佚名《权舆》

胡为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春秋·佚名《株林》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春秋·佚名《破斧》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春秋·佚名《小雅·鹿鸣》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以有誉处兮。

春秋·佚名《蓼萧》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常服。玁狁孔炽,我用急。王出征,以匡王国。

春秋·佚名《六月》

萋兮斐兮,成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春秋·佚名《巷伯》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若。

春秋·佚名《大田》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以有誉处兮。

春秋·佚名《裳裳者华》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亶。犹之未远,用大谏。

春秋·佚名《板》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春秋·佚名《烝民》

倬彼云汉,昭回天。王曰:於!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春秋·佚名《云汉》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春秋·佚名《执竞》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春秋·佚名《有瞽》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皇王,继序思不忘。

春秋·佚名《闵予小子》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春秋·佚名《访落》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春秋·佚名《长发》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将送往劳来,斯无穷

先秦·屈原《卜居》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将游大人以成名

先秦·屈原《卜居》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将从俗富贵以偷生

先秦·屈原《卜居》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

先秦·屈原《卜居》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

先秦·屈原《卜居》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

先秦·屈原《卜居》

宁与骐骥亢轭,将随驽马之迹

先秦·屈原《卜居》

宁与黄鹄比翼,将与鸡鹜争食

先秦·屈原《卜居》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遗则

先秦·屈原《远游》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吾将行

先秦·屈原《远游》

朝发轫太仪兮,夕始临微闾

先秦·屈原《远游》

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句芒

先秦·屈原《远游》

凤凰翼其承旂兮,遇蓐收西皇

先秦·屈原《远游》

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南疑

先秦·屈原《远游》

舒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寒门

先秦·屈原《远游》

轶迅风清源兮,从颛顼增冰

先秦·屈原《远游》

召黔赢而见之兮,为余先平路

先秦·屈原《远游》

闵妃匹合,厥身

先秦·屈原《天问》

何启惟忧,而能拘

先秦·屈原《天问》

冯珧利决,封豨

先秦·屈原《天问》

咸播秬黍,莆雚

先秦·屈原《天问》

吴获迄古,南岳

先秦·屈原《天问》

缘鹄饰玉,后帝

先秦·屈原《天问》

该秉季德,厥父

先秦·屈原《天问》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

先秦·屈原《天问》

何恶辅弼,谗谄

先秦·屈原《天问》

吴光争国,久余

先秦·屈原《天问》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见放

先秦·None《渔父》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先秦·None《渔父》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先秦·None《渔父》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都房

先秦·宋玉《九辩》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从容

先秦·宋玉《九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原讬志素餐

先秦·宋玉《九辩》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阳春

先秦·宋玉《九辩》

原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天下

先秦·宋玉《九辩》

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誉之

先秦·宋玉《九辩》

原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云中

先秦·宋玉《九辩》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先秦·屈原《离骚》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吾将刈

先秦·屈原《离骚》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求索

先秦·屈原《离骚》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此时也

先秦·屈原《离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吾将反

先秦·屈原《离骚》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四荒

先秦·屈原《离骚》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羽之野

先秦·屈原《离骚》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家衖

先秦·屈原《离骚》

朝发轫苍梧兮,夕余至县圃

先秦·屈原《离骚》

饮余马咸池兮,总余辔扶桑

先秦·屈原《离骚》

夕归次穷石兮,朝濯发洧盘

先秦·屈原《离骚》

览相观四极兮,周流天余乃下

先秦·屈原《离骚》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其有女

先秦·屈原《离骚》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故宇

先秦·屈原《离骚》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众芳

先秦·屈原《离骚》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上下

先秦·屈原《离骚》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吾将行

先秦·屈原《离骚》

朝发轫天津兮,夕余至西极

先秦·屈原《离骚》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故都

先秦·屈原《离骚》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而逢殆

先秦·屈原《九章》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江湘

先秦·屈原《九章》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山中

先秦·屈原《九章》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今之人

先秦·屈原《九章》

怀信佗傺,忽吾将行兮

先秦·屈原《九章》

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增伤

先秦·屈原《九章》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

先秦·屈原《九章》

长人千仞,惟魂索些

先秦·屈原《招魂》

五谷不生,丛菅食些

先秦·屈原《招魂》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无东

先秦·屈原《大招》

无南

先秦·屈原《大招》

无南

先秦·屈原《大招》

蜮伤躬只;魂无西

先秦·屈原《大招》

无西

先秦·屈原《大招》

无北

先秦·屈原《大招》

无往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归来

先秦·屈原《大招》

来归

先秦·屈原《大招》

来归

先秦·屈原《大招》

临中国之众人兮,讬回飙尚羊

两汉·贾谊《惜誓》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清商

两汉·贾谊《惜誓》

伤诚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两汉·贾谊《惜誓》

廓抱景而独倚兮,超永思故乡

先秦·庄忌《哀时命》

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清波

先秦·庄忌《哀时命》

原壹见阳春之白日兮,恐不终永年

先秦·庄忌《哀时命》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原野

两汉·东方朔《七谏》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江潭

两汉·东方朔《七谏》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吕望

两汉·东方朔《七谏》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无光

两汉·东方朔《七谏》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祸凶

两汉·东方朔《七谏》

谁使正其真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两汉·东方朔《七谏》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玄英异色

两汉·东方朔《七谏》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葵菜

两汉·东方朔《七谏》

处湣湣之浊世兮,今安所达吾志

两汉·东方朔《七谏》

江离弃穷巷兮,蒺藜蔓东厢

两汉·东方朔《七谏》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命之不长

两汉·东方朔《七谏》

从水蛟而为徙兮,与神龙休息

两汉·东方朔《七谏》

念女嬃之婵媛兮,涕泣流

两汉·东方朔《七谏》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明堂

两汉·东方朔《七谏》

鸡鹜满堂坛兮,鼉黽游华池

两汉·东方朔《七谏》

甂瓯登明堂兮,周鼎潜潜深渊

两汉·东方朔《七谏》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今之人

两汉·东方朔《七谏》

我心兮煎熬,惟兮用忧

两汉·王逸《九思》

路荡荡其无人兮,遂不禦千里

两汉·刘向《九叹》

偓促谈廊庙兮,律魁放山间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谓灾眚。

西周·姬昌《小过卦》

上九:有孚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夕阳无限好,只近黄昏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床前明月光,疑地上霜

唐代·李白《静夜思》

铅华不可弃,莫藁砧归

唐代·权德舆《玉台体》

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清时有味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瓜州

唐代·张祜《题金陵渡》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春闺梦里人

唐代·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唐代·None《杂诗》

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代·郑畋《马嵬坡》

平生自有分,况蔡家亲

唐代·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芳心向春尽,所得沾衣

唐代·李商隐《落花》

露从今夜白,月故乡明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几多时

唐代·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宸游玩物华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神女生涯原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唐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清狂

唐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唐代·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唐代·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当时已惘然

唐代·李商隐《锦瑟》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客中过

唐代·李颀《送魏万之京》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到天涯

唐代·李商隐《隋宫》

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日暮乡关何处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丁年

唐代·温庭筠《苏武庙》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孤帆一日程

唐代·卢纶《晚次鄂州》

美人清江畔,夜越吟苦

唐代·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

唐代·王维《西施咏》

当君怀归日,妾断肠时

唐代·李白《春思》

若非巾柴车,应钓秋水

唐代·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

愁因薄暮起,兴清秋发

唐代·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秋登万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 秋登万山》

理会非遣,性达形迹忘

唐代·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新承恩泽时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自言本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扶持自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唐代·杜甫《古柏行》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汉代韩张良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熏香坐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

春来遍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代·王维《桃源行》

噫吁嚱,危高哉

唐代·李白《蜀道难》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来哉

唐代·李白《蜀道难》

秋风吹不尽,总玉关情

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信知生男恶,反生女好

唐代·杜甫《兵车行》

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唐代·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停船暂借问,或恐同乡

唐代·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雁过也,正伤心,却旧时相识

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此去经年,应良辰好景虚设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绿肥红瘦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

两情若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抛家傍路,思量却,无情有思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细看来,不杨花,点点离人泪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人生自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花中第一流

宋代·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悲欢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江头未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翠玉楼前,惟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宋代·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倚遍阑干,只无情绪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潇湘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牵牛织女,莫离中

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便作春江都泪,流不尽,许多愁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人千里

宋代·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闲滋味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几时

宋代·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悲秋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悲秋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夜寒凝

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可可

宋代·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漫长、系行舟

宋代·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点点行行,总凄凉意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又却,风敲竹

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

相思本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别离

宋代·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万事到头都梦,休休

宋代·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凡花数

宋代·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一身都

宋代·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宋代·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黛蛾长敛,任春风吹不展

宋代·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离歌,一阕长亭暮

宋代·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断肠声

宋代·None《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

风和日暖

宋代·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如今已愁无数

宋代·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渐吹尽,枝头香絮,处人家,绿深门户

宋代·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多应念得脱空经,那个、先生教底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相思已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别来应,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宋代·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人非春暮

宋代·李元膺《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

西风岂繁花主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才过斜阳,又黄昏雨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旧时,手种红药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人间天上

宋代·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何日归年

宋代·None《望江南·燕塞雪》

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春愁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指青青杨柳,又轻攀折

宋代·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嗟万事难忘,惟轻别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奈离别、如今真个

宋代·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不知今何时节

宋代·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

明朝真潇湘客

宋代·范成大《菩萨蛮·湘东驿》

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算翠屏应,两眉馀恨倚黄昏

宋代·孔夷《南浦·旅怀》

不尽眼中青,愁来时节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今年忆去年

宋代·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宋代·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条条尽离人怨

宋代·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凄凉夜

宋代·江开《菩萨蛮·商妇怨》

战和何者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对语东邻,犹曾巢,谢堂双燕

宋代·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人南北

宋代·《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网友喜爱的名字】

  • 2024年06月08日 05:24:39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廖诗妍】
  • 2024年06月08日 05:24:38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董豫赣】
  • 2024年06月08日 05:24:35 来自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电信 查看了 【黄卓茉】
  • 2024年06月08日 05:24:34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董豫赣】
  • 2024年06月08日 05:24:33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郑诺清】
  • 2024年06月08日 05:24:31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邱烁桦】
  • 2024年06月08日 05:24:3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党清元】
  • 2024年06月08日 05:24:3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莫祖谦】
  • 2024年06月08日 05:24:30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莫祖谦】
  • 2024年06月08日 05:24:29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莫祖谦】
  • 2024年06月08日 05:24:28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郑诺清】
  • 2024年06月08日 05:24:28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陈幕涵】
  • 2024年06月08日 05:24:24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李炳安】
  • 2024年06月08日 05:24:22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卢哲彦】
  • 2024年06月08日 05:24:19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廖诗妍】
  • 2024年06月08日 05:24:18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党清元】
  • 2024年06月08日 05:24:14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郑露菲】
  • 2024年06月08日 05:24:13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黄锦愉】
  • 2024年06月08日 05:24:12 来自 中国新疆阿克苏移动 查看了 【王应辉】
  • 2024年06月08日 05:24:11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陆定华】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