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是一坨

刘是一坨姓名综合得分:95

一键举报
拼音 liú shì yī tuó
繁体 劉是一坨
五行 火金土土
笔画 6 9 1 8
推荐属相 龙,鸡
三才五格
音律音调
周易解卦
建议性别
主运解析
后运解析
基础运势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孤帆日程

唐代·卢纶《晚次鄂州》

中有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晚来天欲雪,能饮杯无

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

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夕阳无限好,只近黄昏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名成 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代·杜甫《八阵图》

床前明月光,疑地上霜

唐代·李白《静夜思》

洛阳亲友如相问,片冰心在玉壶

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铅华不可弃,莫藁砧归

唐代·权德舆《玉台体》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

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回乐 作:回乐)不知何处吹芦管,夜征人尽望乡

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纸书

唐代·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十年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代·杜牧《遣怀》

清时有味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欲把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金陵津渡小山楼,宿行人自可愁

唐代·张祜《题金陵渡》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瓜州

唐代·张祜《题金陵渡》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春闺梦里人

唐代·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唐代·None《杂诗》

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代·郑畋《马嵬坡》

山中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代·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君门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

唐代·顾况《宫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院愁

唐代·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 春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离离原上草,枯荣

唐代·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平生自有分,况蔡家亲

唐代·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为我挥手,如听万壑松

唐代·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十年离乱后,长大相逢

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此地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代·李白《送友人》

独敲初夜磬,闲倚枝藤

唐代·李商隐《北青萝》

五更疏欲断,树碧无情

唐代·李商隐《蝉》

亲朋无字,老病有孤舟

唐代·杜甫《登岳阳楼》

芳心向春尽,所得沾衣

唐代·李商隐《落花》

飘飘何所似,天地沙鸥

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戍鼓断人行,边秋雁声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故乡明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风鸣两岸叶,月照孤舟

唐代·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谁能将旗鼓,为取龙城

唐代·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浮云别后,流水十年间

唐代·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夫子何为者,栖栖代中

唐代·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

唐代·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淮南叶下,自觉洞庭波

唐代·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长江帆远,落日五湖春

唐代·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惟怜灯影,万里眼中明

唐代·钱起《送僧归日本》

独立三边静,轻生剑知

唐代·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几多时

唐代·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星河秋雁,砧杵夜千家

唐代·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共看明月应垂泪,夜乡心五处同

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曲和皆难

唐代·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宸游玩物华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神女生涯原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唐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清狂

唐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唐代·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春心莫共花争发,寸相思寸灰

唐代·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唐代·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万重

唐代·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锦瑟无端五十弦,柱思华年

唐代·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当时已惘然

唐代·李商隐《锦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点通

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雁飞

唐代·李商隐《春雨》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客中过

唐代·李颀《送魏万之京》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到天涯

唐代·李商隐《隋宫》

武侯祠堂常邻近,体君臣祭祀同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枝安

唐代·杜甫《宿府》

怅望千秋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羽毛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身遥

唐代·杜甫《野望》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

唐代·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黄鹤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燕台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唐代·祖咏《望蓟门》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鹭飞

唐代·温庭筠《利州南渡》

千寻铁锁沉江底,片降幡出石头

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丁年

唐代·温庭筠《苏武庙》

美人清江畔,夜越吟苦

唐代·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

唐代·王维《西施咏》

花间壶酒,独酌无相亲

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当君怀归日,妾断肠时

唐代·李白《春思》

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

唐代·杜甫《望岳》

主称会面难,举累十觞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绝顶茅茨,直上三十里

唐代·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

若非巾柴车,应钓秋水

唐代·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

愁因薄暮起,兴清秋发

唐代·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秋登万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 秋登万山》

理会非遣,性达形迹忘

唐代·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俯饮杯酒,仰聆金玉章

唐代·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欲持瓢酒,远慰风雨夕

唐代·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天生丽质难自弃,朝选在君王侧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回眸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新承恩泽时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枝春带雨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含情凝睇谢君王,别音容两渺茫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钗留股合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序: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不得志 作: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作:绿腰)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声如裂帛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自言本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五陵年少争缠头,曲红绡不知数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莫辞更坐弹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九月风夜吼,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销愁 作 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我欲因之梦吴越,夜飞度镜湖月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帝曰汝度功第,汝从事愈宜为辞

唐代·李商隐《韩碑》

蔡女昔造胡笳声,十有八拍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龙吟虎啸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杯声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五岳寻仙不辞远,生好入名山游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扶持自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唐代·杜甫《古柏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舞剑器动四方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腹中贮书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斯须九重真龙出,洗万古凡马空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汉代韩张良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此皆骑战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声山水绿

唐代·柳宗元《渔翁》

从臣才艺咸第,拣选撰刻留山阿

唐代·韩愈《石鼓歌》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径趋灵宫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沙平水息声影绝,杯相属君当歌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赦书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黄河远上白云间,片孤城万仞山

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战取功勋

唐代·王维《老将行》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熏香坐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

遥看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唐代·王维《桃源行》

春来遍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代·王维《桃源行》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饮三百杯

唐代·李白《将进酒》

与君歌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唐代·李白《将进酒》

且乐生前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三》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门前迟行迹,生绿苔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剑阁峥嵘而崔嵬,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代·李白《蜀道难》

长安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不尽,总玉关情

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明朝驿使发,夜絮征袍

唐代·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信知生男恶,反生女好

唐代·杜甫《兵车行》

昭阳殿里第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唐代·杜甫《哀江头》

翻身向天仰射云,笑正坠双飞翼

唐代·杜甫《哀江头》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夜传刁斗

唐代·高适《燕歌行》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唐代·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停船暂借问,或恐同乡

唐代·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花中第

宋代·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翠玉楼前,惟有、波湘水,摇荡湘云

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离歌,阕长亭暮

宋代·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雁过也,正伤心,却旧时相识

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此去经年,应良辰好景虚设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绿肥红瘦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

无意苦争春,任群芳妒

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

金风玉露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两情若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抛家傍路,思量却,无情有思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分流水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细看来,不杨花,点点离人泪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世事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宋代·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自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离歌且莫翻新阕,曲能教肠寸结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肯爱千金轻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半山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悲欢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江头未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绣面芙蓉笑开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可惜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宋代·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寂寞深闺,柔肠寸愁千缕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倚遍阑干,只无情绪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潇湘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牵牛织女,莫离中

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飞絮落花时候、登楼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便作春江都泪,流不尽,许多愁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人千里

宋代·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闲滋味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几时

宋代·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悲秋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悲秋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夜寒凝

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场寂寞凭谁诉

宋代·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软衬飞花,远连流水,望隔香尘

宋代·高观国《少年游·草》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可可

宋代·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恨薄情去,音书无个

宋代·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买得枝春欲放

宋代·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漫长、系行舟

宋代·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点点行行,总凄凉意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时似玉

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

又却,风敲竹

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

秾艳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

相思本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分风雨

宋代·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浮云飞絮,身将影向潇湘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开颜

宋代·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别离

宋代·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毕竟不成眠,夜长如岁

宋代·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系我生心,负你千行泪

宋代·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半春休

宋代·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万事到头都梦,休休

宋代·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凡花数

宋代·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可惜枝如画、为谁开

宋代·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楼前绿暗分携路,丝柳、寸柔情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夜苔生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神仙曲渔家傲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赠我江南春色、枝梅

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身都

宋代·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宋代·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黛蛾长敛,任春风吹不展

宋代·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断肠声

宋代·None《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

风和日暖

宋代·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如今已愁无数

宋代·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渐吹尽,枝头香絮,处人家,绿深门户

宋代·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万里中原烽火北,尊浊酒戍楼东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

宋代·张炎《解连环·孤雁》

待得群花过后,番风露晓妆新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语,对芳尊

宋代·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宋代·王清惠《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多应念得脱空经,那个、先生教底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味供他憔悴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相思已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叶,乘兴离江渚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望中酒旆闪闪,簇烟村,数行霜树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梦破南楼,绿云堆

宋代·陆游《清商怨·葭萌驿作》

别来应,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宋代·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尽日沈香烟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恼乱横波秋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人非春暮

宋代·李元膺《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

西风岂繁花主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才过斜阳,又黄昏雨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唤起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宋代·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可奈梦回时,番新别离

宋代·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燕子楼空,暗尘锁、床弦索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旧时,手种红药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人间天上

宋代·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湖海上、汀鸥鹭,半帆烟雨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醉,留君住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曲,送君路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试举头、笑问青天,天无语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别来不寄行书

宋代·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带斜阳、片征鸿

宋代·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

何日归年

宋代·None《望江南·燕塞雪》

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春愁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指青青杨柳,又轻攀折

宋代·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更进杯酒,歌

宋代·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嗟万事难忘,惟轻别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奈离别、如今真个

宋代·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凝碧旧池头,听管弦凄切

宋代·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绣阁银屏夜秋

宋代·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浪卷涛翻叶浮

宋代·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不知今何时节

宋代·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

明朝真潇湘客

宋代·范成大《菩萨蛮·湘东驿》

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笑字,聊以自宽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语,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律,故辄略之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旧注:阙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夜吹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妻子船衣百结

宋代·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不言不语,段伤春,都在眉间

宋代·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叙别梦、扬州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散作川香雨

宋代·赵崇《清平乐·怀人》

肠断裂,搔首长嗟

宋代·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算翠屏应,两眉馀恨倚黄昏

宋代·孔夷《南浦·旅怀》

不尽眼中青,愁来时节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今年忆去年

宋代·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宋代·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解烟水阔

宋代·周密《玉京秋·烟水阔》

幽梦觉,涓涓清露,枝灯影里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横空剑气,要当洗残虏

宋代·None《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条条尽离人怨

宋代·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寄隐孤山山下,但瓢饮水,深掩苔菲

宋代·None《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凄凉夜

宋代·江开《菩萨蛮·商妇怨》

战和何者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对语东邻,犹曾巢,谢堂双燕

宋代·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满阶芳草绿,片杏花香

宋代·None《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人南北

宋代·《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夷狄,更千百年不得售其伎,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则其果无乎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自余为僇人,居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以为凡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丘之小不能亩,可以笼而有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今弃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其果有遭乎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始穷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踰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西出,寻之无所得;其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愈以为诚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古之才哲君子,有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以为胜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

两汉·枚乘《七发》

”于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听圣人辩士之言

两汉·枚乘《七发》

太子岂有

两汉·枚乘《七发》

赖君之力,时时有之,然未至于

两汉·枚乘《七发》

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

两汉·枚乘《七发》

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啜而散

两汉·枚乘《七发》

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

两汉·枚乘《七发》

伯乐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

两汉·枚乘《七发》

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

两汉·枚乘《七发》

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两汉·枚乘《七发》

乃发激楚之结风,扬郑、卫之皓乐

两汉·枚乘《七发》

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巧,恐虎豹,慑鸷鸟

两汉·枚乘《七发》

榛林深泽,烟云闇莫,兕虎并作

两汉·枚乘《七发》

澡概胸中,洒练五藏,澹澉手足,颓濯发齿

两汉·枚乘《七发》

之时,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况直眇小烦懑,酲醲病酒之徒哉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或长烟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气之余烈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魏晋·曹植《洛神赋》

丽人,于岩之畔

魏晋·曹植《洛神赋》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

魏晋·曹植《洛神赋》

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魏晋·曹植《洛神赋》

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魏晋·曹植《洛神赋》

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魏晋·曹植《洛神赋》

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魏晋·曹植《洛神赋》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逝而异乡

魏晋·曹植《洛神赋》

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毫而莫取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蜀山兀,阿房出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五步楼,十步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炬,可怜焦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萍水相逢,尽他乡之客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勃,三尺微命,介书生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所望于群公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言均赋,四韵俱成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别赋》

故别虽绪,事乃万族

南北朝·江淹《别赋》

方衔感于剑,非买价于泉里

南北朝·江淹《别赋》

至如赴绝国,讵相见期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妇人,状甚奇异

先秦·宋玉《神女赋》

抚心定气,复见所梦

先秦·宋玉《神女赋》

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宋代·曾巩《墨池记》

夫人之有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登楼赋》

冀王道之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士之才德盖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国,则曰国香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兰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所同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至其发花,花而香有余者兰,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月赋》

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故非子之所能备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时也,此时也,岂可同哉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人之义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虎丘记》

每至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箫,寸管,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字,几尽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聊举其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有魏开国之日,缔构之初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八极可围於寸眸,万物可齐於

魏晋·左思《三都赋》

崇墉濬洫,婴堞带涘

魏晋·左思《三都赋》

厦屋揆,华屏齐荣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故令斯民睹泰阶之平,可比屋而为

魏晋·左思《三都赋》

列真非,往往出焉

魏晋·左思《三都赋》

可单究,以抑而未罄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览大易与春秋,判殊隐而

魏晋·左思《三都赋》

四海齐锋,口所敌,张仪、张禄亦足云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於乎长鲸吞航,修鲵吐浪

魏晋·左思《三都赋》

江斐於往来,海童於宴语

魏晋·左思《三都赋》

草则藿蒳豆蔻,姜汇非

魏晋·左思《三都赋》

隋侯於鄙其夜光,宋王於陋其结绿

魏晋·左思《三都赋》

穱秀菰穗,於乎在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於乐只衎而欢饫无匮,都辇殷而四奥来暨

魏晋·左思《三都赋》

混品物而同廛,并都鄙而为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於弭节顿辔,齐镳驻跸

魏晋·左思《三都赋》

溪壑为之罄,川渎为之中贫

魏晋·左思《三都赋》

虽带甲朝,而元功远致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乎邛竹缘岭,菌桂临崖

魏晋·左思《三都赋》

神农尝,卢跗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乎金城石郭,兼帀中区

魏晋·左思《三都赋》

匪葛匪姜,畴能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乐饮今夕,醉累月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1] 相如于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台如重璧,逵似连璐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若夫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名为野人之家,谓愚公之谷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燋麦两瓮,寒菜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时,号曰随园

清代·袁枚《随园记》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清代·袁枚《随园记》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物之足以胜之也

清代·袁枚《随园记》

余竟以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洞箫赋》

般匠施巧,夔妃准法

两汉·王褒《洞箫赋》

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体势,闇于白黑之貌形;愤伊郁而酷,愍眸子之丧精;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

两汉·王褒《洞箫赋》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

先秦·宋玉《高唐赋》

水虫尽暴,乘渚之阳,鼋鼍鱣鮪,交积纵横

先秦·宋玉《高唐赋》

醮诸神,礼太

先秦·宋玉《高唐赋》

调讴,令人惏悽,胁息曾

先秦·宋玉《高唐赋》

乃纵猎者,基趾如星,传言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不倾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数极自然变化,非故相反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文籍虽满腹,不如囊钱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哀哉复哀哉,此命矣夫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盂,子啜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代·韩愈《送穷文》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敥嘎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从,不变于初

唐代·韩愈《送穷文》

单独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人生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唐代·韩愈《送穷文》

携持琬琰,易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

唐代·韩愈《送穷文》

”主人于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三栾同于体兮,虽移易而不忒

两汉·班固《幽通赋》

三仁殊于致兮,夷惠舛而齐声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

明代·方孝孺《蚊对》

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兹夕,蚊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今子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天台生于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时云光黯甚,迷漫色,莫辨瀛海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为剑门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酒箴》

言之,酒何过乎

两汉·扬雄《酒箴》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奚足异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去平原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鹦鹉赋》

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

两汉·祢衡《鹦鹉赋》

虽纲维之备设,终目之所加

两汉·祢衡《鹦鹉赋》

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兹所谓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无已,则有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可为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节》

尺地莫非其有也,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以难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朝之患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章子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直不百步耳,亦走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洒之,如之何则可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吾对曰:‘定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孰能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其如,孰能御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诚如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以后世无传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曰:“心足以王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王笑曰:“诚何心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曰:“无伤也,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然则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诚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不为也,非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之不王,折枝之类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吾何快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吾不为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曰:“若其甚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其若,孰能御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罔民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若其大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此匹夫之勇,敌人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文王怒而安天下之民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而武王亦怒而安天下之民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今王亦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始兴发补不足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盖徵招角招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当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闻诛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书曰:‘汤征,自葛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动天下之兵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上慢而残下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对曰:“谋非吾所能及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节》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以不往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以不果来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尔何曾比予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曰:“若,则弟子之惑滋甚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曰:“若,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畏三军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今夫蹶者趋者,气也,而反动其心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馁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夫圣,孔子不居,何言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姑舍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班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不义、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今恶辱而居不仁,犹恶湿而居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国家闲暇,及时明其政刑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今国家闲暇,及时般乐怠敖,自求祸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非之心,非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莫之御而不仁,不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取诸人以为善,与人为善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不受也者,亦不屑就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援而止之而止者,亦不屑去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然而不胜者,天时不如地利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其心曰:‘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曰:“岂谓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道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天下有达尊三:爵,齿,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恶得有其以慢其二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其尊德乐道,不如,不足与有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百而不受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前日之不受,则今日之受非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今日之受,则前日之不受非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夫子必居于此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皆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无处而馈之,货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何以异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知而使之,不仁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不知而使之,不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为欲富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不明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识其不可,然且至,则干泽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三宿而后出昼,何濡滞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千里而见王,予所欲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予岂若小丈夫然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曰:“彼时,此时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夫道而已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有为者亦若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在世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罔民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为王者师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请野九而助,国中什使自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廛而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率天下而路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鲁颂曰:‘戎狄膺,荆舒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周公方且膺之,子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子比而同之,乱天下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而不贵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以所贱事亲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且天之生物也,使之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掩之诚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强而后可,朝而获十禽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为之诡遇,朝而获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焉得为大丈夫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曰:“非其道,则箪食不可受于人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为其杀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汤始征,自葛载’,十征而无敌于天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曰:“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皆已甚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时,阳货先,岂得不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由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戴盈之曰:“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非君子之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曰:‘请损之,月攘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天下之生久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春秋,天子之事也,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杨氏为我,无君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墨氏兼爱,无父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诗云:‘戎狄膺,荆舒惩,则莫我敢承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无父无君,周公所膺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曰:“何伤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曰:‘恶用鶂鶂者为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他日,其母杀鹅也,与之食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其兄自外至,曰:‘鶂鶂之肉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不仁而在高位,播其恶于众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犹恶醉而强酒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巨室之所慕,国慕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绝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天下之父归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曰:“嫂溺不援,豺狼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则父子相夷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义之实,从兄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礼之实,节文斯二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先圣后圣,其揆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一节》

岁十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之取尔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杀羿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亦羿有罪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简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则可忧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如有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以如其急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其设心以为不若则罪之大者,则章子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沈犹行曰:“非汝所知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齐人有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公明高曰:‘非尔所知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以不告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仁人固如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二天子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曰:“诗也,非之谓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以意逆志,为得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信斯言也,周无遗民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为父不得而子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天受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民受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篡也,非天与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介不以与人,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以乐尧舜之道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君为尧舜之君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吾岂若使民为尧舜之民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无义无命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天子位,公位,侯位,伯位,子、男同位,凡五等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位,卿位,大夫位,上士位,中士位,下士位,凡六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耕者之所获,夫百亩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庶人在官者,其禄以为差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天子而友匹夫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贵贵、尊贤,其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为不恭,故弗却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不待教而诛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盖自台无馈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惟君子能由路,出入门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谓万章曰:“乡之善士,斯友乡之善士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乡人长于伯兄岁,则谁敬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民之秉夷,好懿德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懿德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天下之口相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天下之耳相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岂人之情也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日暴之,十日寒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其智弗若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则生而有不用也,由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亦不可以已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养其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公都子问曰:“钧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曰:“钧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今之为仁者,犹以杯水,救车薪之火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于答也何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金重于羽者,岂谓钩金与舆羽之谓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曰:“奚有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有人于此,力不能胜匹雏,则为无力人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然则举乌获之任,亦为乌获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尧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桀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亲之过大而不怨,愈疏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亲之过小而怨,不可矶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三子者不同道,其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富桀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九节》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辅桀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九节》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朝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九节》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何如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万室之国,人陶,则可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而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亦教诲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节》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及其闻善言,见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六节》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君则为容悦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乐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所恶执者,为其贼道也,举而废百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君子居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不素餐兮’,孰大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无罪,非仁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

”孟子曰:“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曰:“欲终之而不可得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虽加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之谓不知务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六节》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一节》

然则非自杀之也,间耳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

非圣人而能若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

”曰:“奚足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为冯妇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三节》

君子用其,缓其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或问之曰:“若乎从者之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

”曰:“子以为窃屦来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

苟以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

士未可以言而言,以言餂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可以言而不言,以不言餂之也,皆穿逾之类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獧也,又其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曰:“何以嘐嘐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阉然媚于世也者,乡原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万章曰:“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众皆悦之,自以为,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春秋·佚名《葛覃》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悼。

春秋·佚名《终风》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春秋·佚名《君子偕老》

谁谓河广?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春秋·佚名《河广》

彼采葛兮,日不见,如三月兮!

春秋·佚名《采葛》

彼采萧兮,日不见,如三秋兮!

春秋·佚名《采葛》

彼采艾兮!日不见,如三岁兮!

春秋·佚名《采葛》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春秋·佚名《野有蔓草》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春秋·佚名《园有桃》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愉。

春秋·佚名《山有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方。

春秋·佚名《蒹葭》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春秋·佚名《泽陂》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兮。其仪兮,心如结兮。

春秋·佚名《鳲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春秋·佚名《七月》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春秋·佚名《破斧》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春秋·佚名《小雅·鹿鸣》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以有誉处兮。

春秋·佚名《蓼萧》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朝飨之。

春秋·佚名《彤弓》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常服。玁狁孔炽,我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春秋·佚名《六月》

萋兮斐兮,成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春秋·佚名《巷伯》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若。

春秋·佚名《大田》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以有誉处兮。

春秋·佚名《裳裳者华》

终朝采绿,不盈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春秋·佚名《采绿》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用大谏。

春秋·佚名《板》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春秋·佚名《烝民》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春秋·佚名《执竞》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春秋·佚名《有瞽》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春秋·佚名《长发》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奇傅说之讬辰星兮,羡韩众之得

先秦·屈原《远游》

闵妃匹合,厥身

先秦·屈原《天问》

何启惟忧,而能拘

先秦·屈原《天问》

冯珧利决,封豨

先秦·屈原《天问》

咸播秬黍,莆雚

先秦·屈原《天问》

吴获迄古,南岳

先秦·屈原《天问》

缘鹄饰玉,后帝

先秦·屈原《天问》

该秉季德,厥父

先秦·屈原《天问》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

先秦·屈原《天问》

何恶辅弼,谗谄

先秦·屈原《天问》

何圣人之德,卒其异方

先秦·屈原《天问》

吴光争国,久余

先秦·屈原《天问》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见放

先秦·None《渔父》

东皇太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先秦·屈原《九歌》

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阴兮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人兮心不绎

先秦·宋玉《九辩》

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先秦·宋玉《九辩》

心闵怜之惨悽兮,愿见而有明

先秦·宋玉《九辩》

何况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先秦·宋玉《九辩》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其有女

先秦·屈原《离骚》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而逢殆

先秦·屈原《九章》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反之何时

先秦·屈原《九章》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夕而九逝

先秦·屈原《九章》

同糅玉石兮,概而相量

先秦·屈原《九章》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

先秦·屈原《九章》

长人千仞,惟魂索些

先秦·屈原《招魂》

五谷不生,丛菅食些

先秦·屈原《招魂》

攀北极而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两汉·贾谊《惜誓》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之象舆

两汉·贾谊《惜誓》

黄鹄之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两汉·贾谊《惜誓》

伤诚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两汉·贾谊《惜誓》

谁使正其真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两汉·东方朔《七谏》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见而复归

两汉·东方朔《七谏》

过故乡而顾兮,泣歔欷而霑衿

两汉·东方朔《七谏》

余深愍兮惨怛,愿列兮无从

两汉·王褒《九怀》

望太兮淹息,纡余辔兮自休

两汉·王褒《九怀》

我心兮煎熬,惟兮用忧

两汉·王逸《九思》

思灵泽兮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

两汉·王逸《九思》

缘天梯兮北上,登太兮玉台

两汉·王逸《九思》

思南郢之旧俗兮,肠夕而九运

两汉·刘向《九叹》

北斗为我折中兮,太为余听之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礼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颠沛必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谓之文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用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吾忧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日哭,则不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丘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祈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道也,何足以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论笃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故恶夫佞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定公问:“壹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壹言而兴邦乎?”曰:“壹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壹言而丧邦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以不教民战,谓弃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幸治宾客,祝砣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奚其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贤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为贼。”以杖叩其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过而不改,谓过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也。前言戏之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佛刖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刖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孢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鲁孔丘与?”曰:“也。”曰:“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犹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无可无不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以君子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难能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之甚也。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西周·姬昌《睽卦》

六三:三人行,则损人;人行,则得其友。

西周·姬昌《损卦》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西周·姬昌《萃卦》

六五:射雉矢亡,终以誉命。

西周·姬昌《旅卦》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谓灾眚。

西周·姬昌《小过卦》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皆以修身为本

春秋·曾子《第一章》

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春秋·曾子《第三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曾子《第六章》

至于用力之久,而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春秋·曾子《第六章》

此谓言偾事,人定国

春秋·曾子《第十章》

《诗》云:“其仪不忒,正四国

春秋·曾子《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秦誓》曰:“若有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皆以修身为本

春秋·子思《第一章》

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春秋·子思《第三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子思《第六章》

至于用力之久,而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春秋·子思《第六章》

此谓言偾事,人定国

春秋·子思《第十章》

《诗》云:“其仪不忒,正四国

春秋·子思《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秦誓》曰:“若有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网友喜爱的名字】

  • 2024年06月07日 05:05:3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萧一楠】
  • 2024年06月07日 05:05:3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王惜弱】
  • 2024年06月07日 05:05:3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徐琳欣】
  • 2024年06月07日 05:05:3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徐琳欣】
  • 2024年06月07日 05:05:3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王惜弱】
  • 2024年06月07日 05:05:30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黄云贺】
  • 2024年06月07日 05:05:28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陈灵雁】
  • 2024年06月07日 05:05:27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山景谷歌 查看了 【丛炀】
  • 2024年06月07日 05:05:24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山景谷歌 查看了 【石砳璟】
  • 2024年06月07日 05:05:2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任璟淏】
  • 2024年06月07日 05:05:2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任璟淏】
  • 2024年06月07日 05:05:2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邱欣语】
  • 2024年06月07日 05:05:2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水云舒】
  • 2024年06月07日 05:05:20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水云舒】
  • 2024年06月07日 05:05:19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 查看了 【】
  • 2024年06月07日 05:05:19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山景谷歌 查看了 【卢洛童】
  • 2024年06月07日 05:05:15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李国玹】
  • 2024年06月07日 05:05:15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山景谷歌 查看了 【梁洛衡】
  • 2024年06月07日 05:05:13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山景谷歌 查看了 【胡燕敏】
  • 2024年06月07日 05:05:12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槐若彤】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