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天亦

段天亦姓名综合得分:83

一键举报
拼音 duàn tiān yì
繁体 段天亦
五行 火火土
笔画 9 4 6
推荐属相 龙,蛇
三才五格
音律音调
周易解卦
建议性别
主运解析
后运解析
基础运势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孔之邛。

春秋·佚名《小旻》

泛彼柏舟,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春秋·佚名《柏舟》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春秋·佚名《柏舟》

毖彼泉水,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春秋·佚名《泉水》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实为之,谓之何哉!

春秋·佚名《北门》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此何人哉?

春秋·佚名《黍离》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莫我顾。

春秋·佚名《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莫我有。

春秋·佚名《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莫我闻。

春秋·佚名《葛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可畏也。

春秋·佚名《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可畏也。

春秋·佚名《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可畏也。

春秋·佚名《将仲子》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勿思!

春秋·佚名《园有桃》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曷其有所?

春秋·佚名《鸨羽》

绸缪束薪,三星在。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春秋·佚名《绸缪》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无信。舍旃舍旃,苟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春秋·佚名《采苓》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春秋·佚名《黄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在车下。

春秋·佚名《东山》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孔之将。

春秋·佚名《破斧》

保定尔,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春秋·佚名《天保》

采薇采薇,薇作止。曰归曰归,岁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春秋·佚名《采薇》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春秋·佚名《出车》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春秋·佚名《鹤鸣》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春秋·佚名《正月》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孔之哀。

春秋·佚名《十月之交》

浩浩昊,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春秋·佚名《雨无正》

宛彼鸣鸠,翰飞戾。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春秋·佚名《小宛》

弁彼鸴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春秋·佚名《小弁》

悠悠昊,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已威,予慎无罪。昊大幠,予慎无辜。

春秋·佚名《巧言》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已大甚!

春秋·佚名《巷伯》

明明上,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春秋·佚名《小明》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之祜。

春秋·佚名《桑扈》

文王在上,于昭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春秋·佚名《文王》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难忱斯,不易维王。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春秋·佚名《大明》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王配于京。

春秋·佚名《下武》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保右命之,自申之。

春秋·佚名《假乐》

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春秋·佚名《民劳》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春秋·佚名《荡》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职维疾。哲人之愚,维斯戾。

春秋·佚名《抑》

崧高维岳,骏极于。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春秋·佚名《崧高》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宁不我矜?

春秋·佚名《桑柔》

倬彼云汉,昭回于。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春秋·佚名《云汉》

瞻卬昊,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春秋·佚名《瞻卬》

疾威,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春秋·佚名《召旻》

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春秋·佚名《昊天有成命》

时迈其邦,昊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春秋·佚名《时迈》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之威,于时保之。

春秋·佚名《我将》

思文后稷,克配彼。立我烝民,莫菲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春秋·佚名《思文》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春秋·佚名《臣工》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服尔耕,十千维耦。

春秋·佚名《噫嘻》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春秋·佚名《振鹭》

丰年多黍多稌,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春秋·佚名《丰年》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子穆穆。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春秋·佚名《雝》

有客有客,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春秋·佚名《有客》

敬之敬之,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春秋·佚名《敬之》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春秋·佚名《那》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春秋·佚名《烈祖》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尧曰:“咨,尔舜,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禄永终。”舜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君子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不可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可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足以发。回也不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为政。奚其为为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无所祷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下无道也久矣,将以夫子为木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之于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道,不可得而闻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耻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厌之,厌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必知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重乎?死而后已,不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下也,而不与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舜有臣五人而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不足畏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死,子曰:“噫!丧予!丧予!”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不入于室。”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不从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壹日克己复礼,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下,选于众,举臯陶,不仁者远矣。汤有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奚以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定公问:“壹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壹言而兴邦乎?”曰:“壹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壹言而丧邦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可以戒戎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壹匡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先觉者,是贤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不失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子出;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曰“君夫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何言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贡曰:“君子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有恶乎。恶敫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犹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下之恶皆归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何常师之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壹言以为知,壹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涯海角,魂梦凄凉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不知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气旧亭台

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却道凉好个秋

宋代·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碧云,黄叶地

宋代·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山映斜阳接水

宋代·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此生谁料,心在山,身老沧洲

宋代·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今年海角涯,萧萧两鬓生华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千里清秋,水随去秋无际

宋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任阶前、点滴到

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

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衰草,望断归来路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淡荡春光寒食,玉炉沉水袅残烟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元宵佳节,融和气,次第岂无风雨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山抹微云,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空识归航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望人在

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正人间、上愁浓

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真珠帘卷玉楼空,淡银河垂地

宋代·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旧时气旧时衣

宋代·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都道晚凉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宋代·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薄衾小枕凉气,乍觉别离滋味

宋代·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碧桃上栽和露

宋代·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雨残稍觉江

宋代·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绿水悠悠杳杳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芙蓉落尽涵水

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绝壁

宋代·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愁来不管

宋代·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

宋代·张炎《解连环·孤雁》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忽一声、鼙鼓揭来,繁华歇

宋代·王清惠《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冻云黯淡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断鸿声远长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又谁料、朝云飞

宋代·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脉脉花疏淡,云来去、数枝雪

宋代·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宋代·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楼高目断,遥云黯,只堪憔悴

宋代·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铅华消尽见

宋代·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可恨良辰不与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欲寄书如远,难销夜似年长

宋代·贺铸《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唤起一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落日楚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宋代·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料舟依岸曲,人在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却是人间

宋代·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试举头、一笑问青无语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情切,望中地远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际目归舟

宋代·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帆来帆去,际双阙

宋代·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

此录示乡人者,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 涯除馆忆江梅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南北各

宋代·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一从别后各

宋代·汪元量《一剪梅·怀旧》

目断楚遥,不见春归路

宋代·None《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平沙浅草接

宋代·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典故出处】《墨池记》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以精力自致者,非成也

宋代·曾巩《墨池记》

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虎丘记》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阑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千顷云得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文昌阁佳,晚树尤可观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七发》

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下之至骏也,太子能强起乘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乐也,太子能强起游乎

两汉·枚乘《七发》

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少间乎

两汉·枚乘《七发》

”客因称曰:“今时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两汉·枚乘《七发》

苗松、豫章,条上造

两汉·枚乘《七发》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兵车雷运,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两汉·枚乘《七发》

虹洞兮苍,极虑乎崖涘

两汉·枚乘《七发》

下怪异诡观也,太子能强起观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蚊对》

兹夕,蚊一举喙,即号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皆呼号告于,则之罚人,又当何如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久之,童子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明代·方孝孺《蚊对》

”生乃拂席将寝,呼而叹曰:“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明代·方孝孺《蚊对》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之太固也

明代·方孝孺《蚊对》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明代·方孝孺《蚊对》

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是进忧,退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其必曰“先下之忧而忧,后下之乐而乐乎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意有所极,梦同趣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萦青缭白,外与际,四望如一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之高,气之迥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念谁为之戕贼,何恨乎秋声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白露横江,水光接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一方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寄蜉蝣于地,渺沧海之一粟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苏子曰:“客知夫水与月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且夫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不甚惜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秦爱纷奢,人念其家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使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下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物华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人之旧馆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一色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穷睇眄于中,极娱游于暇日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地势极而南溟深,柱高而北辰远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无穷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日出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

南北朝·江淹《别赋》

驾鹤上汉,骖鸾腾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风赋》

”王曰:“夫风者,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登楼赋》

风萧瑟而并兴兮,惨惨而无色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鄙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且夫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般纷纷其离此尤兮,夫子之故也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月赋》

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

南北朝·谢庄《月赋》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则不然:圣帝德流,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传曰:‘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鹤鸣九皋,声闻于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传曰:‘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语曰:‘以管窥,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万邑譬焉,独焠麋之与子都

魏晋·左思《三都赋》

谋龟谋筮,既允臧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有虞作绘,兹等竞

魏晋·左思《三都赋》

周轩中,丹墀临猋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三接三捷,既昼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明灵之所酬酢,休徵之所伟兆

魏晋·左思《三都赋》

算祀有纪,禄有终

魏晋·左思《三都赋》

让其下,臣至公矣

魏晋·左思《三都赋》

四海齐锋,一口所敌,张仪、张禄足云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成都迄已倾覆,建邺则颠沛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东吴王孙冁然而咍,曰:“夫上图景宿,辨於文者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龌龊而算,顾曲士之所叹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钦碒乎数州之间,灌注乎下之半

魏晋·左思《三都赋》

大鹏缤翻,翼若垂

魏晋·左思《三都赋》

“毕下之至异,讫无索而不臻

魏晋·左思《三都赋》

汔可休而凯归,揖吴与阳侯

魏晋·左思《三都赋》

罗金石与丝竹,若钧之下陈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先生之所高会,而四方之所轨则

魏晋·左思《三都赋》

“繇此而揆之,西蜀之於东吴,小大之相绝也,犹棘林萤燿,而与夫木龙烛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否泰之相背也,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有西蜀公子者,言于东吴王孙,曰:盖闻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吾子岂曾闻蜀都之事欤

魏晋·左思《三都赋》

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爓飞煽于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望之回,即之云昏

魏晋·左思《三都赋》

喧哗鼎沸,则哤聒宇宙;嚣尘张,则埃壒曜灵

魏晋·左思《三都赋》

幽思绚道德,摛藻掞

魏晋·左思《三都赋》

由此言之,下孰尚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向不虚应,云己兮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雪赋》

既因方而为圭,遇圆而成璧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廛闬扑地,歌吹沸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非夏日而可畏,异秋而可悲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风骚骚而树急,惨惨而云低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随之而已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洞箫赋》

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

两汉·王褒《洞箫赋》

可谓惠而不费兮,因性之自然

两汉·王褒《洞箫赋》

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地之体势,闇于白黑之貌形;愤伊郁而酷,愍眸子之丧精;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

两汉·王褒《洞箫赋》

优游流离,踌躇稽诣,足耽兮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上属于,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

先秦·宋玉《高唐赋》

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

先秦·宋玉《高唐赋》

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之礚礚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又不同乐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舍汝远窜,昆仑之颠;尔复我随,翰飞戾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於时,乃与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启谓:“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若启之陋,而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将有以私识其幸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剑阁铭》

兴实在德,险难恃

魏晋·张载《剑阁铭》

自古迄今,命匪易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幽通赋》

巨滔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谣

两汉·班固《幽通赋》

地之无穷兮,鲜生民之晦在

两汉·班固《幽通赋》

既仁得其信然兮,仰路而同轨

两汉·班固《幽通赋》

所贵圣人至论兮,顺性而断谊

两汉·班固《幽通赋》

物有欲而不居兮,有恶而不避

两汉·班固《幽通赋》

网之纮覆兮,实棐谌而相训

两汉·班固《幽通赋》

谟先圣之大猷兮,邻德而助信

两汉·班固《幽通赋》

乱曰:造草昧,立性命兮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明晨,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北征赋》

历云门而反顾,望通之崇崇

两汉·班彪《北征赋》

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命之靡常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且从众而就列兮,听命之所归

两汉·班昭《东征赋》

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尚其丘坟

两汉·班昭《东征赋》

知性命之在,由力行而近仁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云敛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虽一叶一茎之微,莫不冰缠而雾结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居其间者,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鹦鹉赋》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可乎

两汉·祢衡《鹦鹉赋》

忖陋体之腥臊,何劳于鼎俎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候风云之体势兮,牢湍而无文

两汉·蔡邕《述行赋》

皇家赫而居兮,万方徂而星集

两汉·蔡邕《述行赋》

无亮采以匡世兮,何为乎此畿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而武王一怒而安下之民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今王一怒而安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飨舜,迭为宾主,是子而友匹夫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既得人爵,而弃其爵,则惑之甚者也,终必亡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乐此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河东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直不百步耳,是走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王无罪岁,斯下之民至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梁惠王曰:“晋国,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卒然问曰:‘下恶乎定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对曰:‘下莫不与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今夫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反其本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今王发政施仁,使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⑾,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民以为小,不宜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民以为大,不宜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以大事小者,乐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以小事大者,畏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者保下,畏者保其国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诗云:‘畏之威,于时保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文王一怒而安下之民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书曰:‘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有罪无罪,惟我在,下曷敢有越厥志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一人衡行于下,武王耻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王曰:“贤者有此乐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非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乐民之乐者,民乐其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忧民之忧者,民忧其忧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乐以下,忧以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诸侯朝于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此四者,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不取,必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运而已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下者,汤是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下信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下之兵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若夫成功,则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吾之不遇鲁侯,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武丁朝诸侯有下,犹运之掌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不受于褐宽博,不受于万乘之君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地之间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进,乱进,伊尹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下,皆不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圣人之于民,类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诗云:‘迨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太甲曰:‘作孽,犹可违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关讥而不征,则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耕者助而不税,则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廛无夫里之布,则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如此,则无敌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无敌于下者,吏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下可运之掌上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巫匠然,故术不可不慎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夫仁,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不受也者,是不屑就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不屑去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孟子曰:“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时者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然而不胜者,是时不如地利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下不以兵革之利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多助之至,下顺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下地醜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然则子之失伍也多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立而视其死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子达于庶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

吾闻之也,君子不以下俭其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

夫士也,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则将应之曰:‘为吏,则可以伐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周公之过,不宜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使己为政,不用,则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孰不欲富贵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下之民举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不尤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未欲平治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如欲平治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有为者若是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不善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由此观之,虽周助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子力行之,以新子之国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陶冶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然则治下独可耕且为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下而路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下之通义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当尧之时,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下得人者谓之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是故以下与人易,为下得人难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巍巍乎有下而不与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尧舜之治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异于曾子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为不善变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子比而同之,是乱下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夷子思以易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必有道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可为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嬖奚反命曰:‘下之贱工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嬖奚反命曰:‘下之良工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下熄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下之广居,立下之正位,行下之大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惟士无田,则不祭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不足吊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曰:“晋国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如其道,则舜受尧之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君子之为道也,其志将以求食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不可得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孔子矙其亡也,而往拜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下又大乱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下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春秋,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下,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昔者禹抑洪水,而下平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盗跖之所筑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盗跖之所树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诗曰:‘之方蹶,无然泄泄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三代之得下也以仁,其失下也以不仁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下归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下国家’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

一国之所慕,下慕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斯二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者存,逆者亡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侯服于周,命靡常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夫国君好仁,下无敌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今也欲无敌于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太甲曰:‘作孽,犹可违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桀纣之失下也,失其民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下有道:得其民,斯得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下平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是故诚者,之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二老者,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下之父归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曰:“今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曰:“下溺,援之以道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子欲手援下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孟子曰:“子来见我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宜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下大悦而将归己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下化,瞽瞍厎豫而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不足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以善养人,然后能服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六节》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是羿有罪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如智者行其所无事,则智大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异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妄人也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人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舜为法于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禹思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稷思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何为其号泣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号泣于旻,于父母,则吾不知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富,人之所欲,富有下,而不足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贵,人之所欲,贵为子,而不足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曰:“帝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象忧忧,象喜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子,则放之,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下咸服,诛不仁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身为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北面而朝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孔子曰:‘于斯时也,下殆哉,岌岌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孔子曰:‘无二日,民无二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舜既为子矣,又帅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子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诗云:‘普之下,莫非王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而舜既为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下养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子父,尊之至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下养,养之至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书曰:‘只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允若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万章曰:“尧以下与舜,有诸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然则舜有下也,孰与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曰:“与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曰:“子能荐人于,不能使与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诸侯能荐人于子,不能使子与之诸侯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昔者尧荐舜于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曰:“敢问荐之于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受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夫然后之中国,践子位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与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太誓曰:‘视自我民视,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昔者舜荐禹于,十有七年,舜崩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禹荐益于,七年,禹崩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不肖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莫之为而为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匹夫而有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继世以有下,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伊尹相汤以王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周公之不有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下,弗顾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予,民之先觉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思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其自任以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下者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伊训曰:‘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相秦而显其君于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下之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治进,乱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曰:‘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予,民之先觉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思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下之重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此五人者,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虽小国之君有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有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弗与共位也,弗与治职也,弗与食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猎较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曰:“为其多闻也,则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以友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犹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长楚人之长,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夫物则有然者也,然则耆炙有外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子曰:‘在位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在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诗曰:‘生蒸民,有物有则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凶岁,子弟多暴,非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屦之相似,下之足同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至于味,下期于易牙,是下之口相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惟耳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至于声,下期于师旷,是下之耳相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惟目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至于子都,下莫不知其姣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吾见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生,我所欲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不可以已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孟子曰:“有爵者,有人爵者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爵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古之人修其爵,而人爵从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今之人修其爵,以要人爵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夫仁在乎熟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九节》

学者必志于彀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十节》

学者必以规矩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十节》

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为乌获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不可矶,不孝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君子仁而已矣,何必同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是故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太公之封于齐也,为方百里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下,不能一朝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九节》

”曰:“好善优于下,而况鲁国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周之,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教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教诲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节》

知其性,则知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一节》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一节》

人知之,嚣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人不知,嚣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三节》

无他,达之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五节》

民者,达可行于下而后行之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下不与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仰不愧于,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君子有三乐,而王下不与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圣人治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下,不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下,为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人心皆有害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桃应问曰:“舜为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

”曰:“舜视弃下,犹弃敝蹝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

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

况居下之广居者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孟子曰:“形色,性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八节》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教之孝弟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然,似不可及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孟子曰:“下有道,以道殉身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节》

仁人无敌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国君好仁,下无敌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及其为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杀其父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七节》

杀人之兄,人杀其兄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七节》

不仁而得下,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三节》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子,得乎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肆不殄厥愠,不陨厥问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九节》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下平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无有乎尔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先秦·屈原《远游》

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

先秦·屈原《远游》

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

先秦·屈原《远游》

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地以径度

先秦·屈原《远游》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

先秦·屈原《远游》

斡维焉系,极焉加

先秦·屈原《天问》

之际,安放安属

先秦·屈原《天问》

授殷下,其位安施

先秦·屈原《天问》

环理下,夫何索求

先秦·屈原《天问》

何感抑墬,夫谁畏惧

先秦·屈原《天问》

集命,惟何戒之

先秦·屈原《天问》

受礼下,又使至代之

先秦·屈原《天问》

大司命广开兮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先秦·屈原《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先秦·屈原《九歌》

泬漻兮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先秦·宋玉《九辩》

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

先秦·宋玉《九辩》

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

先秦·宋玉《九辩》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不贪餧而妄食

先秦·宋玉《九辩》

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

先秦·宋玉《九辩》

何况一国之事兮,多端而胶加

先秦·宋玉《九辩》

谅无怨于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先秦·宋玉《九辩》

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嶜

先秦·宋玉《九辩》

原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

先秦·宋玉《九辩》

赖皇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先秦·宋玉《九辩》

指九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先秦·屈原《离骚》

虽萎绝其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先秦·屈原《离骚》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何伤

先秦·屈原《离骚》

不吾知其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先秦·屈原《离骚》

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先秦·屈原《离骚》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余乃下

先秦·屈原《离骚》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犹其未央

先秦·屈原《离骚》

朝发轫于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先秦·屈原《离骚》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以为正

先秦·屈原《九章》

患何罪以遇罚兮,非余之所志也

先秦·屈原《九章》

昔余梦登兮,魂中道而无杭

先秦·屈原《九章》

欲释阶而登兮,犹有曩之态也

先秦·屈原《九章》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先秦·屈原《九章》

哀郢皇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先秦·屈原《九章》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

先秦·屈原《九章》

秉德无私,参地兮

先秦·屈原《九章》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冉冉而将至

先秦·屈原《九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

先秦·屈原《九章》

君无上

先秦·屈原《招魂》

德誉配,万民理只

先秦·屈原《大招》

雄雄赫赫,德明只

先秦·屈原《大招》

登苍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两汉·贾谊《惜誓》

再举兮,睹地之圜方

两汉·贾谊《惜誓》

坠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

先秦·庄忌《哀时命》

悠悠苍兮,莫我振理

两汉·东方朔《七谏》

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两汉·东方朔《七谏》

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

两汉·东方朔《七谏》

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命而委之咸池

两汉·东方朔《七谏》

见韩众而宿之兮,问道之所在

两汉·东方朔《七谏》

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两汉·东方朔《七谏》

通路门兮墬户,孰由兮贤者

两汉·王褒《九怀》

伊思兮往古,多兮遭殃

两汉·王褒《九怀》

濿沧海兮东游,沐盥浴兮

两汉·王逸《九思》

禄兮不再,背我信兮自违

两汉·王逸《九思》

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待明兮立踯躅

两汉·王逸《九思》

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

两汉·王逸《九思》

阶兮下视,见鄢郢兮旧宇

两汉·王逸《九思》

便旋兮中原,仰兮增叹

两汉·王逸《九思》

伤时惟昊兮昭灵,阳气发兮清明

两汉·王逸《九思》

览往昔兮俊彦,诎辱兮系纍

两汉·王逸《九思》

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

两汉·王逸《九思》

哀岁旻兮清凉,玄气兮高朗

两汉·王逸《九思》

彼日月兮闇昧,障覆兮祲氛

两汉·王逸《九思》

罼兮掩邪,彀弧兮射奸

两汉·王逸《九思》

乱曰: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镜万方

两汉·王逸《九思》

齐名字于地兮,并光明于列星

两汉·刘向《九叹》

余辞上参于坠兮,旁引之于四时

两汉·刘向《九叹》

欲与地参寿兮,与日月而比荣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五:飞龙在,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乾卦》

九三:公用亨于子。小人弗克。

西周·姬昌《大有卦》

上九:自祐之,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有卦》

上九:何之衢,亨。

西周·姬昌《大畜卦》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后入于地。

西周·姬昌《明夷卦》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且劓,无初有终。

西周·姬昌《睽卦》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

西周·姬昌《姤卦》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未繘井,羸其瓶,凶。

西周·姬昌《井卦》

上九:翰音登于,贞凶。

西周·姬昌《中孚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晚来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

野旷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

唐代·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际流

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夜夜心

唐代·李商隐《嫦娥》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

唐代·杜牧《赠别二首》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

唐代·杜牧《赠别》

月落乌啼霜满,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如水夜云轻

唐代·温庭筠《瑶瑟怨》

海内存知己,涯若比邻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终是圣明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代·郑畋《马嵬坡》

万壑树参,千山响杜鹃

唐代·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江流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代·王维《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太乙近都,连山接海隅

唐代·王维《终南山》

空山新雨后,气晚来秋

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气未寒时

唐代·韩偓《已凉》

牛渚西江夜,青无片云

唐代·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唐代·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吾爱孟夫子,风流下闻

唐代·李白《赠孟浩然》

月下飞镜,云生结海楼

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

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晓随仗入,暮惹御香归

唐代·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烦君最相警,我举家清

唐代·李商隐《蝉》

凉风起末,君子意如何

唐代·杜甫《天末怀李白》

飘飘何所似,地一沙鸥

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乡泪客中尽,孤帆际看

唐代·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

水落鱼梁浅,寒梦泽深

唐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海上生明月,涯共此时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欲祭疑君在,涯哭此时

唐代·张籍《没蕃故人》

乡心新岁切,畔独潸然

唐代·刘长卿《新年作》

溪花与禅意,相对忘言

唐代·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江上几人在,涯孤棹还

唐代·温庭筠《送人东游》

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唐代·钱起《送僧归日本》

闲坐悲君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唐代·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书拜琐闱

唐代·王维《酬郭给事》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

唐代·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三山半落青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相见时难别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

唐代·李商隐《隋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在永安宫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岁暮阴阳催短景,涯霜雪霁寒宵

唐代·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涯霜雪霁寒宵

唐代·杜甫《阁夜》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月色好谁看

唐代·杜甫《宿府》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吾师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锦江春色来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唐代·杜甫《登楼》

海内风尘诸弟隔,涯涕泪一身遥

唐代·杜甫《野望》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地间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愁思正茫茫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三顾频烦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唐代·杜甫《蜀相》

风急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唐代·杜甫《登高》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

唐代·皇甫冉《春思》

岧峣太华俯咸京,外三峰削不成

唐代·崔颢《行经华阴》

云边雁断胡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唐代·温庭筠《苏武庙》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

唐代·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

唐代·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自有丹丘

唐代·韩翃《同题仙游观》

艳色下重,西施宁久微

唐代·王维《西施咏》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

唐代·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十觞不醉,感子故意长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

唐代·柳宗元《溪居》

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唐代·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遂令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入地求之遍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闻道汉家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上人间会相见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同是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八月即飞雪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山路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览明月

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石扉,訇然中开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世间行乐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元和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唐代·李商隐《韩碑》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王旗

唐代·李商隐《韩碑》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子颐

唐代·李商隐《韩碑》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子言其私

唐代·李商隐《韩碑》

川为静其波,鸟罢其鸣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登高壮观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二千尺

唐代·杜甫《古柏行》

观者如山色沮丧,地为之久低昂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长河浪头连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弟子韩干早入室,能画马穷殊相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写真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雨霜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其余七匹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来向东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乘舟归鹿门

唐代·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回看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代·柳宗元《渔翁》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

唐代·韩愈《石鼓歌》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足饱我饥

唐代·韩愈《山石》

火维地荒足妖怪,假神柄专其雄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紫盖连延接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纤云四卷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洞庭连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同时辈流多上道,路幽险难追攀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卫青不败由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唐代·王维《老将行》

大道如青,我独不得出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君不见,黄河之水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代·李白《将进酒》

上有青冥之长,下有渌水之波澜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一》

忆君迢迢隔青,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二》

五月不可触,猿声上哀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唐代·李白《蜀道难》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梯石栈相钩连

唐代·李白《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使人听此凋朱颜

唐代·李白《蜀道难》

连峰去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唐代·李白《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侧身西望长咨嗟

唐代·李白《蜀道难》

明月出山,苍茫云海间

唐代·李白《关山月》

新鬼烦冤旧鬼哭,阴雨湿声啾啾

唐代·杜甫《兵车行》

窃闻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唐代·杜甫《哀王孙》

三月三日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唐代·杜甫《丽人行》

翻身向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唐代·杜甫《哀江头》

贞女贵徇夫,舍生如此

唐代·孟郊《列女操 / 烈女操》

男儿本自重横行,子非常赐颜色

唐代·高适《燕歌行》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古之欲明明德于下者,先治其国

春秋·曾子《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下平

春秋·曾子《第一章》

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春秋·曾子《第一章》

”《太甲》曰:“顾諟之明命

春秋·曾子《第二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曾子《第六章》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下鲜矣

春秋·曾子《第九章》

尧、舜帅下以仁,而民从之

春秋·曾子《第十章》

桀、纣帅下以暴,而民从之

春秋·曾子《第十章》

所谓平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下僇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是故言悖而出者,悖而入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货悖而入者,悖而出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有利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曰殆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虽有善者,无如之何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古之欲明明德于下者,先治其国

春秋·子思《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下平

春秋·子思《第一章》

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春秋·子思《第一章》

”《太甲》曰:“顾諟之明命

春秋·子思《第二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子思《第六章》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下鲜矣

春秋·子思《第九章》

尧、舜帅下以仁,而民从之

春秋·子思《第十章》

桀、纣帅下以暴,而民从之

春秋·子思《第十章》

所谓平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下僇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是故言悖而出者,悖而入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货悖而入者,悖而出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有利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曰殆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虽有善者,无如之何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网友喜爱的名字】

  • 2024年06月01日 11:20:06 来自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联通 查看了 【张雨欣】
  • 2024年06月01日 11:20:05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市电信 查看了 【赵今麦】
  • 2024年06月01日 11:20:03 来自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联通 查看了 【汪慧筱】
  • 2024年06月01日 11:20:03 来自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联通 查看了 【汪慧筱】
  • 2024年06月01日 11:20:03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靳胜男】
  • 2024年06月01日 11:20:02 来自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联通 查看了 【马令榆】
  • 2024年06月01日 11:20:01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市电信 查看了 【赵今麦】
  • 2024年06月01日 11:20:00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刘易初】
  • 2024年06月01日 11:19:57 来自 中国广西梧州市移动 查看了 【潘胜龙】
  • 2024年06月01日 11:19:56 来自 美国华盛顿雷德蒙德微软 查看了 【柳材林】
  • 2024年06月01日 11:19:56 来自 美国华盛顿雷德蒙德微软 查看了 【宋乘东】
  • 2024年06月01日 11:19:55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彭嘉遇】
  • 2024年06月01日 11:19:55 来自 美国华盛顿雷德蒙德微软 查看了 【萧正华】
  • 2024年06月01日 11:19:55 来自 美国华盛顿雷德蒙德微软 查看了 【黄含烟】
  • 2024年06月01日 11:19:52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宋津晶】
  • 2024年06月01日 11:19:51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陈暮雅】
  • 2024年06月01日 11:19:5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龚子戈】
  • 2024年06月01日 11:19:5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荆文瑄】
  • 2024年06月01日 11:19:48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龚子戈】
  • 2024年06月01日 11:19:47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彭与什】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