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礼信

郑礼信姓名综合得分:85

一键举报
拼音 zhèng lǐ xìn
繁体 鄭禮信
五行 火火金
笔画 8 5 9
推荐属相 兔,龙,蛇,猴,狗
三才五格
音律音调
周易解卦
建议性别
主运解析
后运解析
基础运势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美而无兮,来违弃而改求

先秦·屈原《离骚》

天下,又使至代之

先秦·屈原《天问》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性愚陋以褊浅兮,未达乎从容

先秦·宋玉《九辩》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谗而齌怒

先秦·屈原《离骚》

苟余情其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先秦·屈原《离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

先秦·屈原《离骚》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修而慕之

先秦·屈原《离骚》

晋申生之孝子兮,父谗而不好

先秦·屈原《九章》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

先秦·屈原《九章》

恐情质之不兮,故重著以自明

先秦·屈原《九章》

怀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先秦·屈原《九章》

忽若不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先秦·屈原《九章》

与余言而不兮,盖为余而造怒

先秦·屈原《九章》

何灵魂之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先秦·屈原《九章》

情与质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先秦·屈原《九章》

惜往日惜往日之曾兮,受命诏以昭时

先秦·屈原《九章》

惭光景之诚兮,身幽隐而备之

先秦·屈原《九章》

焉舒情而抽兮,恬死亡而不聊

先秦·屈原《九章》

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先秦·屈原《九章》

或忠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先秦·屈原《九章》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

先秦·屈原《九章》

虽体解其不变兮,岂忠之可化

先秦·庄忌《哀时命》

苦众人之难兮,愿离群而远举

两汉·东方朔《七谏》

惟天禄兮不再,背我兮自违

两汉·王逸《九思》

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而归诚

两汉·刘向《九叹》

始结言于庙堂兮,中涂而叛之

两汉·刘向《九叹》

不从俗而诐行兮,直躬指而

两汉·刘向《九叹》

申诚而罔违兮,情素洁于纽帛

两汉·刘向《九叹》

情慨慨而长怀兮,上皇而质正

两汉·刘向《九叹》

蒙于介胄兮,行夫将而攻城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有子曰: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以行之,孙以出之,以成之。君子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有子曰: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节之,亦不可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有耻且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死,葬之以,祭之以。”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人而无,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人而不仁,如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林放问之本。子曰:“大哉问!,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夏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事君尽,人以为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臣事君以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孰不知?”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居上不宽,为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能以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让为国,如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子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之,少者怀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亦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述而不作,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所雅言:诗、书、执,皆雅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以四教:文、行、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陈司败问:“昭公知乎?”孔子曰:“知。”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孰不知?”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必知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恭而无则劳,慎而无则葸,勇而无则乱,直而无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兴于诗,立于,成于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笃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吾不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麻冕,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主忠,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有容色。私枧,愉愉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先进于乐,野人也。后进于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为仁。壹日克己复,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勿视,非勿听,非勿言,非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不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亦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乐不兴,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上好,则民易使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未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乎?’对曰:’未也。’’不学,无以立。’鲤退而学。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敫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张曰:“执德不弘,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君子而后劳其民,未则以为厉己也。而后谏,未则以为谤己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洛神赋》

嗟佳人之修兮,羌习而明诗

魏晋·曹植《洛神赋》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防以自持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是二者余未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神女赋》

意离未绝,神心怖覆;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遽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然邪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登楼赋》

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厥说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诗云:‘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虎丘记》

山川兴废,有时哉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匪本匪实,览者奚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於前则宣明显阳,顺德崇

魏晋·左思《三都赋》

藉田以动,大阅以义举

魏晋·左思《三都赋》

淇洹之笋,都之枣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军容弗犯,其果毅

魏晋·左思《三都赋》

陵之名若兰芬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与先世而常然,虽险而剿绝

魏晋·左思《三都赋》

阖闾其威,夫差穷其武

魏晋·左思《三都赋》

宣化之闼,崇之闱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既往不来,申以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七发》

诚不必悔,决绝以诺;贞之色,形于金石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醮诸神,太一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伊五帝之不同,三王亦又不同乐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是必夫子谗,有间于予也

唐代·韩愈《送穷文》

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请质诗书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既仁得其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两汉·班固《幽通赋》

抗爽言以矫情兮,畏牺而忌鵩

两汉·班固《幽通赋》

谟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

两汉·班固《幽通赋》

素文而厎麟兮,汉宾祚于异代

两汉·班固《幽通赋》

非精诚其焉通兮,苟无实其孰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北征赋》

君子履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而有徵

两汉·班昭《东征赋》

庶灵祇之鉴照兮,佑贞良而辅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于荥阳

两汉·蔡邕《述行赋》

宿而后阕兮,思逶迤以东运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兮。

春秋·佚名《击鼓》

相鼠有体,人而无,人而无!胡不遄死?

春秋·佚名《相鼠》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有如皎日。

春秋·佚名《大车》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人之言,人实诳女。

春秋·佚名《郑风·扬之水》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春秋·佚名《采苓》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谗言。

春秋·佚名《青蝇》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降福孔皆。

春秋·佚名《丰年》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

春秋·佚名《有客》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

西周·姬昌《夬卦》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

西周·姬昌《困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无人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代·骆宾王《咏蝉 / 在狱咏蝉》

风波不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唐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马归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低眉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淮阴市井笑韩,汉朝公卿忌贾生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二》

常存抱柱,岂上望夫台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早知潮有,嫁与弄潮儿

唐代·李益《江南曲》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念双燕、难凭远,指暮天、空识归航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飞云过尽,归鸿无,何处寄书得

宋代·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轻诺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还因归燕误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别离愁

宋代·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别来音千里,恨此情难寄

宋代·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嗟情人断绝,音辽邈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经时音绝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宋玉方悲庾

宋代·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还带馀杭、春到燕台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前书言犹未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义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天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子贡曰:‘见其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辞让之心,之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不仁、不智、无、无义,人役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若不相似然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曾子曰:‘生,事之以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死,葬之以,祭之以,可谓孝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诸侯之,吾未之学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是故贤君必恭俭下,取于民有制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夫夷子,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子未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下无法守也,朝不道,工不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上无,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事君无义,进退无,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人不答反其敬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言非义,谓之自暴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于友,弗获于上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孟子曰:“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男女授受不亲,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王曰:“,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此之谓三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非,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闻之,曰:“,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我欲行,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君子以仁存心,以存心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仁者爱人,有者敬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也,此物奚宜至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非仁无为也,非无行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夫子与之游,又从而貌之,敢问何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斯言也,宜莫如舜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而喜之,奚伪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孔子进以,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斯孔子受之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斯可受御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苟善其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士之托于诸侯,非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曰:“水无分于东西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恭敬之心,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仁义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万钟则不辨义而受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二节》

仁义忠,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与食孰重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曰:“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色与孰重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曰:“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曰:“以食,则饥而死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不以食,则得食,必以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取食之重者,与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取色之重者,与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其知者以为为无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迎之致敬以有,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则就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故王公不致敬尽,则不得亟见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八节》

君子所性,仁义智根于心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食之以时,用之以,财不可胜用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

以其小者其大者,奚可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

孟子曰:“尽书,则不如无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不仁贤,则国空虚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二节》

义,则上下乱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二节》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善人也,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何谓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动容周旋中者,盛德之至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言语必,非以正行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居之似忠,行之似廉洁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恶利口,恐其乱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与国人交,止于

春秋·曾子《第四章》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与国人交,止于

春秋·子思《第四章》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网友喜爱的名字】

  • 2024年06月16日 10:33:10 来自 美国南卡罗来纳谷歌 查看了 【郑思伟】
  • 2024年06月16日 10:33:10 来自 美国南卡罗来纳谷歌 查看了 【程芊廷】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9 来自 中国河北省保定市电信 查看了 【党明懿】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7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魏政裕】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7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饶朝伟】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7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方淳】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7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魏政裕】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7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李奕鑫】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7 来自 中国移动 查看了 【杨锦泽】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7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饶朝伟】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6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方淳】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6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李奕鑫】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6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魏政裕】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6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饶朝伟】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6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方淳】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6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李奕鑫】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3 来自 爱尔兰Dublin微软 查看了 【高昲言】
  • 2024年06月16日 10:33:01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陈珩垚】
  • 2024年06月16日 10:32:58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何华为】
  • 2024年06月16日 10:32:58 来自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移动 查看了 【袁昕晚】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