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必乐

黄必乐姓名综合得分:85

一键举报
拼音 huáng bì lè、yuè
繁体 黄必樂
五行 土水火
笔画 11 5 5
推荐属相 兔,蛇,马,羊,猴,鸡,猪
三才五格
音律音调
周易解卦
建议性别
主运解析
后运解析
基础运势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不兴,礼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可言也,言之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坏;三年不为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无所争。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关雎,而不淫,哀而不伤。”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语鲁太师,曰:“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侥如也,绎如也。以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于是,颠沛于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有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德不孤,有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十室之邑,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在汶上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贤哉回也!壹箪食,壹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贤在回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知者水,仁者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仁者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之至于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三人行,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知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与人歌而善,使反之,而后和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绝四:毋意、毋、毋固、毋我。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作,过之,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正,雅颂各得其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攫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谵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复命,曰:“宾不顾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稀裕,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有寝衣,长壹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朝服而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齐,有明衣。齐变食,居迁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齐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君赐食,正席先尝之。君赐腥,熟而荐之。君赐生,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变。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升车,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先进于礼,野人也。后进于礼,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闵子伺侧,唁唁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有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也使无讼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偃。”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闻,在家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达,在家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闻,在家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如有王者,世而后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定公问:“壹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壹言而兴邦乎?”曰:“壹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壹言而丧邦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信,行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有德者有言,有言者不有德;仁者有勇,勇者不有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人无远虑,有近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众恶之,察焉;众好之,察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损者三节礼道人之善,多贤友,益矣。佚游,,损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云,钟鼓云乎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去父母之邦。”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齐人归女,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夏曰:“虽小道,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也亲丧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人生如此自可,岂局束为人鞿

唐代·韩愈《山石》

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 一作: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欲把一麾江海去,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宫连上苑春,玉楼金殿艳歌新

唐代·顾况《宫词》

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唐代·崔涂《孤雁二首·其二》

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唐代·李商隐《筹笔驿》

莫见长安行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唐代·李颀《送魏万之京》

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唐代·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暂伴月将影,行须及春

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我醉君复,陶然共忘机

唐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兴尽方下山,何待之子

唐代·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风飘处处闻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曾相识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浔阳地僻无音,终岁不闻丝竹声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耳暂明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世间行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本自龟兹出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余姿映寒日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玳筵急管曲复终,极哀来月东出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将军画善盖有神,逢佳士亦写真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今我不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剧辛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天生我材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代·李白《将进酒》

烹羊宰牛且为,会须一饮三百杯

唐代·李白《将进酒》

陈王昔时宴平,斗酒十千恣欢谑

唐代·李白《将进酒》

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三》

锦城虽云,不如早还家

唐代·李白《蜀道难》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何极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然则何时而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答客难》

若大燕之用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予而如其言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孰使予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古之人其有乎此耶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者数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摇其精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于是饮酒甚,扣舷而歌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山水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亦无穷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宴酣之,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而不知人之;人知从太守游而,而不知太守之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能同其,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怨,有怨

南北朝·江淹《别赋》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怅然失志

先秦·宋玉《神女赋》

私心独悦,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

先秦·宋玉《神女赋》

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情横于内而性伏,外寓于物而后遣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极般游之至,虽日夕而忘劬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历九州而其君兮,何怀此都也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月赋》

君王乃厌晨欢,宵宴,收妙舞,弛清县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虎丘记》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思禀正朔,率贡职

魏晋·左思《三都赋》

愔愔醧宴,酣湑无哗延广,奏九成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於是只衎而欢饫无匮,都辇殷而四奥来暨

魏晋·左思《三都赋》

幸乎馆娃之宫,张女而娱群臣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奏也,则木石润色;其吐哀也,则凄风暴兴

魏晋·左思《三都赋》

锐气剽于中叶,蹻容世于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斯盖宅土之所安,观听之所踊跃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岂忆同辇之愉,离宫之苦辛哉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赤墀青锁,西汉王根之宅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之心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崔骃以不损年,吴质以长愁养病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闻之苏子曰:“君子不仕,不不仕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意者久耽安,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节轖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今夫贵人之子,官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两汉·枚乘《七发》

淹沉之,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伯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既登景夷之台,南望荆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无有

两汉·枚乘《七发》

列坐纵酒,荡娱心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乃发激楚之结风,扬郑、卫之皓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也,太子能强起游乎

两汉·枚乘《七发》

诚不悔,决绝以诺;贞信之色,形于金石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乎其敞闲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故知音者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

两汉·王褒《洞箫赋》

赖蒙圣化,从容中道,不淫兮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上成郁林,公聚榖

先秦·宋玉《高唐赋》

王将欲往见,先斋戒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宗室之燕,为不槃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不常遇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幽通赋》

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

两汉·班固《幽通赋》

固行行其凶兮,免盗乱为赖道

两汉·班固《幽通赋》

侯草木之区别兮,苟能实其

两汉·班固《幽通赋》

操末技犹然兮,矧耽躬于道真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北征赋》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以忘忧惟圣贤兮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乱曰:君子之思,成文兮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飞不妄集,翔择林

两汉·祢衡《鹦鹉赋》

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之异宜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之。

春秋·佚名《关雎》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只君子,福履绥之。

春秋·佚名《樛木》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只且!

春秋·佚名《君子阳阳》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我员。

春秋·佚名《出其东门》

洧之外,洵訏且

春秋·佚名《溱洧》

洧之外,洵訏且

春秋·佚名《溱洧》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土。土,爰得我所。

春秋·佚名《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国。国,爰得我直。

春秋·佚名《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郊。郊,谁之永号?

春秋·佚名《硕鼠》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无荒,良士瞿瞿。

春秋·佚名《蟋蟀》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

春秋·佚名《唐风·扬之水》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饥。

春秋·佚名《衡门》

岂其食鱼,河之鲂?岂其取妻,齐之姜?

春秋·佚名《衡门》

岂其食鱼,河之鲤?岂其取妻,宋之子?

春秋·佚名《衡门》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子之无知。

春秋·佚名《隰有苌楚》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

春秋·佚名《南有嘉鱼》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只君子,邦家之基。只君子,万寿无期。

春秋·佚名《南山有台》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且有仪。

春秋·佚名《菁菁者莪》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春秋·佚名《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春秋·佚名《鹤鸣》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女转弃予。

春秋·佚名《小雅·谷风》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胥,受天之祜。

春秋·佚名《桑扈》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饮酒。

春秋·佚名《鱼藻》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如何。

春秋·佚名《隰桑》

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春秋·佚名《假乐》

有駜有駜,駜彼乘。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兮!

春秋·佚名《有駜》

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春秋·佚名《泮水》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淫

先秦·屈原《远游》

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先秦·屈原《远游》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弹冠,新浴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先秦·None《渔父》

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

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

先秦·宋玉《九辩》

无伯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先秦·宋玉《九辩》

惟夫党人之偷兮,路幽昧以险隘

先秦·屈原《离骚》

民生各有所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先秦·屈原《离骚》

曰:「两美其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先秦·屈原《离骚》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用夫行媒

先秦·屈原《离骚》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

先秦·屈原《离骚》

哀吾生之无兮,幽独处乎山中

先秦·屈原《九章》

忠不用兮,贤不

先秦·屈原《九章》

哀州土之平兮,悲江介之遗风

先秦·屈原《九章》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首丘

先秦·屈原《九章》

何独斯之謇謇兮

先秦·屈原《九章》

既没,骥焉程兮

先秦·屈原《九章》

吾将荡志而愉兮,遵江夏以娱忧

先秦·屈原《九章》

上帝其难从;若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先秦·屈原《招魂》

舍君之处,而离彼不祥些

先秦·屈原《招魂》

彼皆习之,魂往释些

先秦·屈原《招魂》

肴羞未通,女罗些

先秦·屈原《招魂》

酎饮尽欢,先故些

先秦·屈原《招魂》

穷身永,年寿延只

先秦·屈原《大招》

澹然而自兮,吸众气而翱翔

两汉·贾谊《惜誓》

哀独苦死之无兮,惜予年之未央

两汉·东方朔《七谏》

狐死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两汉·东方朔《七谏》

闻南籓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两汉·东方朔《七谏》

居不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两汉·东方朔《七谏》

愿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

两汉·东方朔《七谏》

弃彭咸之娱兮,灭巧倕之绳墨

两汉·东方朔《七谏》

志欣兮反征,就周文兮邠歧

两汉·王逸《九思》

含忧强老兮愁无,须发苎悴兮顠鬓白

两汉·王逸《九思》

咸欣欣兮酣,余眷眷兮独悲

两汉·王逸《九思》

执组者不能制兮,折轭而摧辕

两汉·刘向《九叹》

倚石岩以流涕兮,忧憔悴而无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戒,勿用永贞。

西周·姬昌《小过卦》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西楼著意吟赏,何问更筹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

宋代·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孟子对曰:“王何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千乘之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百乘之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此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此,不贤者虽有此,不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其有麋鹿鱼鳖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古之人与民偕,故能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有灾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暴未有以对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好何如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王之好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有诸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也,直好世俗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王之好甚,则齐其庶几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今之犹古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独,与人,孰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与少,与众,孰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臣请为王言:今王鼓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此无他,不与民同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今王鼓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何以能鼓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此无他,与民同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今王与百姓同,则王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以大事小者,天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王曰:“贤者亦有此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者,亦非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酒无厌谓之亡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先王无流连之,荒亡之行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文王发政施仁,先斯四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使工师求大木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使玉人雕琢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不取,有天殃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苟为善,后世子孙有王者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命有司所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故事半古之人,功倍之,惟此时为然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恶声至,反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舍岂能为胜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圣人复起,从吾言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而知其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虽大国,畏之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怠敖,是自求祸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舍己从人,取于人以为善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进不隐贤,以其道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夫环而攻之,有得天时者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故君子有不战,战胜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无归,而造于朝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故将大有为之君,有所不召之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其尊德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夫子居一于此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行者以赆,辞曰:‘馈赆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为之求牧与刍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有贱丈夫焉,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王如改诸,则反予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五百年有王者兴,其间有名世者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道性善,言称尧舜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上有好者,下有甚焉者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草上之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是故贤君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取盈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有王者起,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勉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夫仁政,自经界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是故暴君污吏慢其经界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卿以下有圭田,圭田五十亩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许子种粟而后食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许子织布而后衣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有道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戒,无违夫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载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出疆载质,何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以仲子为巨擘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故曰,为高因丘陵,为下因川泽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今恶死亡而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为政于天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安其危而利其菑,其所以亡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夫人自侮,然后人侮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自毁,而后人毁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自伐,而后人伐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为政于天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教者以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曾子养曾皙,有酒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将彻,请所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问有余,曰‘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有酒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孟子谓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哺啜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五节》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有贤父兄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信,行不果,惟义所在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一节》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端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自反也:我不仁也,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自反也:我不忠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孔子贤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餍酒肉而后反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餍酒肉而后反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匹夫而有天下者,德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尧舜之道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尧舜之道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进不隐贤,以其道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子之言夫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故有物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仁义忠信,善不倦,此天爵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亡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亦终亡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志于彀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十节》

学者亦志于彀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十节》

大匠诲人,以规矩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十节》

学者亦以规矩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十节》

不以礼食,则得食,以礼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不亲迎,则得妻,亲迎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罢而悦于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罢而悦于仁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曰利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君子亦仁而已矣,何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有诸内形诸外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识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得,无专杀大夫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九节》

鲁欲使正子为政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公孙丑曰:“正子强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反身而诚,莫大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节》

”曰:“尊德义,则可以嚣嚣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孟子曰:“君子有三,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君子有三,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不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之,所性不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观水有术,观其澜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日月有明,容光照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而忘天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

浩生不害问曰:“正子,何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孟子曰:“逃墨归于杨,逃杨归于儒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宝珠玉者,殃及身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言语信,非以正行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也狂獧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不可得,故思其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恶郑声,恐其乱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春秋·曾子《第四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曾子《第六章》

故君子慎其独也

春秋·曾子《第七章》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慎其独也

春秋·曾子《第七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诚其意

春秋·曾子《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春秋·曾子《第八章》

所谓治国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春秋·曾子《第十章》

《诗》云:“只君子,民之父母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逮夫身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是故君子有大道,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自小人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春秋·子思《第四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子思《第六章》

故君子慎其独也

春秋·子思《第七章》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慎其独也

春秋·子思《第七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诚其意

春秋·子思《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春秋·子思《第八章》

所谓治国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春秋·子思《第十章》

《诗》云:“只君子,民之父母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逮夫身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是故君子有大道,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自小人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网友喜爱的名字】

  • 2024年06月21日 07:24:51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苗寒雅】
  • 2024年06月21日 07:24:51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金昌勋】
  • 2024年06月21日 07:24:50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戴景涣】
  • 2024年06月21日 07:24:50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庞佳朵】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9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庞佳朵】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9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山景谷歌 查看了 【兰海梅】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8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王经宇】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8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潘崎琳】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8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李昌印】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7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王经宇】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7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李昌印】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7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王经宇】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6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李铠欣】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6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李昌印】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6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庞佳朵】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6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郑郑曦】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6 来自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广电 查看了 【李欣得】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4 来自 美国弗吉尼亚微软 查看了 【陈瑱轩】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4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杜旸枫】
  • 2024年06月21日 07:24:42 来自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电信 查看了 【孙风歌】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