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知言

黄知言姓名综合得分:86

一键举报
拼音 huáng zhī、zhì yán
繁体 黄知言
五行 土火木
笔画 11 8 7
推荐属相 鼠,兔,龙,蛇,羊,猴
三才五格
音律音调
周易解卦
建议性别
主运解析
后运解析
基础运势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尽忠而蔽障于谗

先秦·屈原《卜居》

心烦虑乱,不所从

先秦·屈原《卜居》

宁正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

先秦·屈原《卜居》

吁嗟默默兮,谁吾之廉贞

先秦·屈原《卜居》

龟策诚不能此事

先秦·屈原《卜居》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其所如

先秦·屈原《远游》

隅隈多有,谁其数

先秦·屈原《天问》

东流不溢,孰其故

先秦·屈原《天问》

何兽能

先秦·屈原《天问》

悟过改更,我又何

先秦·屈原《天问》

”遂去,不复与

先秦·None《渔父》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兮可奈何

先秦·宋玉《九辩》

圜凿而方枘兮,吾固其鉏铻而难入

先秦·宋玉《九辩》

原衔枚而无兮,尝被君之渥洽

先秦·宋玉《九辩》

鸟兽犹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

先秦·宋玉《九辩》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遭命之将至

先秦·宋玉《九辩》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其所从

先秦·宋玉《九辩》

愿寄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

先秦·宋玉《九辩》

国有骥而不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先秦·宋玉《九辩》

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

先秦·宋玉《九辩》

余固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先秦·屈原《离骚》

初既与余成兮,后悔遁而有他

先秦·屈原《离骚》

不吾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先秦·屈原《离骚》

解佩纕以结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先秦·屈原《离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之不固

先秦·屈原《离骚》

国无人莫我兮,又何怀乎故都

先秦·屈原《离骚》

所作忠而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先秦·屈原《九章》

忘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

先秦·屈原《九章》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宠之门

先秦·屈原《九章》

固烦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先秦·屈原《九章》

退静默而莫余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先秦·屈原《九章》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

先秦·屈原《九章》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其信然

先秦·屈原《九章》

世混浊而莫余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先秦·屈原《九章》

哀南夷之莫吾兮,旦余济乎江湘

先秦·屈原《九章》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吾所如

先秦·屈原《九章》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其所蹠

先秦·屈原《九章》

曾不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先秦·屈原《九章》

昔君与我诚兮,曰昏以为期

先秦·屈原《九章》

与余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先秦·屈原《九章》

曾不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先秦·屈原《九章》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余之从容

先秦·屈原《九章》

忧心不遂,斯谁告兮

先秦·屈原《九章》

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余之所臧

先秦·屈原《九章》

怀瑾握瑜兮,穷不所示

先秦·屈原《九章》

文质疏内兮,众不余之异采

先秦·屈原《九章》

材朴委积兮,莫余之所有

先秦·屈原《九章》

重华不可遌兮,孰余之从容

先秦·屈原《九章》

古固有不并兮,岂其何故也

先秦·屈原《九章》

世浑浊莫吾,人心不可谓兮

先秦·屈原《九章》

媒绝路阻兮,不可结而诒

先秦·屈原《九章》

愿寄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先秦·屈原《九章》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

先秦·屈原《九章》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之不可聊

先秦·屈原《九章》

乐不可

先秦·屈原《大招》

鹄之一举兮,山川之纡曲

两汉·贾谊《惜誓》

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之谔謣

两汉·贾谊《惜誓》

身既不容于浊世兮,不进退之宜当

先秦·庄忌《哀时命》

困其不改操兮,终不以邪枉害方

先秦·庄忌《哀时命》

灵皇其不寤兮,焉陈词而效忠

先秦·庄忌《哀时命》

俗嫉妒而蔽贤兮,孰余之从容

先秦·庄忌《哀时命》

愿舒志而抽冯兮,庸讵其吉凶

先秦·庄忌《哀时命》

驷跛鳖而上山兮,吾固其不能陞

先秦·庄忌《哀时命》

便事兮,见怨门下

两汉·东方朔《七谏》

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两汉·东方朔《七谏》

痛忠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两汉·东方朔《七谏》

日渐染而不自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两汉·东方朔《七谏》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柰世之不芳何

两汉·东方朔《七谏》

桂蠹不所淹留兮,蓼虫不徙乎葵菜

两汉·东方朔《七谏》

愉近习而蔽远兮,孰察其黑白

两汉·东方朔《七谏》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乎命之不长

两汉·东方朔《七谏》

悲虚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两汉·东方朔《七谏》

恶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浊而不

两汉·东方朔《七谏》

测汨罗之湘水兮,时固而不反

两汉·东方朔《七谏》

惟椒兰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

两汉·东方朔《七谏》

固时俗之溷浊兮,志瞀迷而不

两汉·东方朔《七谏》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其所至

两汉·东方朔《七谏》

无倾危之患难兮,焉贤士之所死

两汉·东方朔《七谏》

音声之相和兮,物类之相感也

两汉·东方朔《七谏》

欲阖口而无兮,尝被君之厚德

两汉·东方朔《七谏》

拟斯兮二踪,未兮所投

两汉·王逸《九思》

时混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

两汉·王逸《九思》

始结于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两汉·刘向《九叹》

离世灵怀其不吾兮,灵怀其不吾闻

两汉·刘向《九叹》

原寄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

两汉·刘向《九叹》

心婵媛而无告兮,口噤闭而不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诗已矣。告诸往而来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也。不其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也。如或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何如?”子曰:“亦各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子曰:“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臯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盖阙如也。名不正则不顺,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也,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无所茍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定公问:“壹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为君之难也,不几乎壹而兴邦乎?”曰:“壹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壹而丧邦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可与而不与之,失人;不可与而与之,失者不失人,亦不失。”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小人不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由也,汝闻六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壹以为,壹以为不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曰:“不命,无以为君子;不礼,无以立也;不,无以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巧令色,鲜矣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有子曰:信近于义,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患不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诗三百篇,壹以蔽之,曰:“思无邪。”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吾与回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温故而新,可以为师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而后从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由,诲汝之乎!之为之,不为不,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人而无信,不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张问:“十世可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诗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夏礼吾能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也。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礼,孰不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侥如也,绎如也。以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者利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仁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求为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也。壹则以喜,壹则以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古者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欲讷于而敏于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其仁。焉用佞?”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壹以十,赐也闻壹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邦无道,则愚。其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所以裁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巧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樊迟问。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者乐水,仁者乐山;者动,仁者静;者乐,仁者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所雅:诗、书、执礼,皆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老之将至云尔。”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我非生而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盖有不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之次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互乡难与,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陈司败问:“昭公礼乎?”孔子曰:“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礼,孰不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必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免夫小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罕利,与命与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吾有乎哉?无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后生可畏。焉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法语之,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岁寒,然后松柏之后雕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唯谨尔。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朝,与下大夫,侃侃如也,与上大夫,唁唁如也。君子,椒错如也,与与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其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壹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椒措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不亲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无所不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生,焉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必有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壹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也仞。”曰:“其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之,得无仞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片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尔所不,人其舍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南人有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邦有道,危危行,邦无道,危行孙。”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有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人不厌其。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壹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幸治宾客,祝砣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其之不炸,则为之也难。”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耻其而过其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患其不能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莫我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我者其天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铿铿乎。莫己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由,德者鲜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张问行。子曰:“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群居终日,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不以举人,不以人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曰:“有壹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巧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不可小,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伺于君子有三愆:未及之而谓之躁,及之而不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谓之瞽。”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生而之者上也,学而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是也。前戏之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佛刖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刖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孢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巧令色,鲜矣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予欲无。”子贡曰:“子如不,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敫以为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趋而避之,不得与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犹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夏曰:“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也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量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伊不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归路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几许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海阔山遥,未何处是潇湘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相逢几时

宋代·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别后不君远近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啼鸟还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算前、总轻负

宋代·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宋代·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宋代·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恼人风味阿谁

宋代·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

宋代·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宋代·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宋代·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头上发

宋代·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

宋代·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易水寒

宋代·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有泪无对晚春

宋代·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不茶不饭,不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记醉踏南屏, 彩扇咽寒蝉,倦梦不蛮素

宋代·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蜂儿不解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

宋代·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惟有两行低雁,人倚、画楼月

宋代·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更无

宋代·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丹桂不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宋代·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竟无人解心苦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中州遗恨,不今夜几人愁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待总烧却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哽噎

宋代·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宋代·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动黯然,有后会甚时节

宋代·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惟有御沟声断,似人呜咽

宋代·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心惟有雕梁燕

宋代·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今是何时节

宋代·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

宋代·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梅事者,故皆注所出(旧注:阙一首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相对沧浪水

宋代·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寒侵被、尚未

宋代·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世多离别

宋代·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宋代·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说与萧娘未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郎去时

宋代·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天黯淡、人去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洒清泪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须信前书犹未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典故出处】《虎丘记》

虎丘之月,不尚识余否耶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西山之怪特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然后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其所穷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日之入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然后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予乐而如其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其源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楚越之间方,谓水之反流为“渴”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古人有,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魏晋·曹植《洛神赋》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魏晋·曹植《洛神赋》

柔情绰态,媚于语

魏晋·曹植《洛神赋》

感交甫之弃兮,怅犹豫而狐疑

魏晋·曹植《洛神赋》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陈交接之大纲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苏子曰:“客亦夫水与月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东方之既白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其几千万落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高低冥迷,不西东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其所之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使天下之人,不敢而敢怒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躬逢胜饯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临别赠,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均赋,四韵俱成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然而禽鸟山林之乐,而不人之乐;人从太守游而乐,而不太守之乐其乐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神女赋》

”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何意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其状峨峨,何可极

先秦·宋玉《神女赋》

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所以自胜之道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思旧赋》

停驾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自古人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其族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是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苟纵心于物外,安荣辱之所如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就郡,灵隐寺为尤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潜利阴益,可胜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鵩鸟赋》

发书占之兮,谶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两汉·贾谊《鵩鸟赋》

吉乎告我,凶其灾

两汉·贾谊《鵩鸟赋》

”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请对以臆:“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两汉·贾谊《鵩鸟赋》

沕穆无穷兮,胡可胜

两汉·贾谊《鵩鸟赋》

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其极

两汉·贾谊《鵩鸟赋》

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命不忧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国无人兮,莫我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国其莫我兮,独壹郁其谁语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前后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见“绿竹猗猗”于宜,则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秦野西戎之宅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无验,虽丽非经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魏晋·左思《三都赋》

缪默语之常伦,牵胶而逾侈

魏晋·左思《三都赋》

爰初自臻,占其良

魏晋·左思《三都赋》

诘朝陪幄,纳有章

魏晋·左思《三都赋》

圣武兴,将曜威灵

魏晋·左思《三都赋》

厚行,陶化染学

魏晋·左思《三都赋》

非疏粝之士所能精,非鄙俚之所能具

魏晋·左思《三都赋》

虽选以简章,徒九复而遗旨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或魋髻而左,或镂肤而钻发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先生之未卒,吴蜀二客,矍焉相顾,倏焉失所

魏晋·左思《三都赋》

而吾子蜀都之富,禺同之有

魏晋·左思《三都赋》

玩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未骊龙之所蟠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习其弊邑而不睹上邦者,未英雄之所躔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绕溜未足其固,郑白未足语其丰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吾子之所传,孟浪之遗,略举其梗概,而未得其要妙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有西蜀公子者,于东吴王孙,曰:盖闻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

魏晋·左思《三都赋》

皛貙氓于葽草,弹鸟于森木

魏晋·左思《三都赋》

由此之,天下孰尚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懰栗不,倚所恃兮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雪赋》

其始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昔草滥于吹嘘,籍文之庆余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病己,请事此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妙道说而去之,不欲闻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汩乘流而下降兮,或不其所止

两汉·枚乘《七发》

故曰:发蒙解惑,不足以

两汉·枚乘《七发》

神物怪疑,不可胜,直使人踣焉,洄闇凄怆焉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要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音者乐而悲之,不音者怪而伟之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旦朝视之,如

先秦·宋玉《高唐赋》

卒愕异物,不所出

先秦·宋玉《高唐赋》

传祝已具,辞已毕

先秦·宋玉《高唐赋》

于是乃纵猎者,基趾如星,传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不倾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荣纳由于闪榆,孰辨其蚩妍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主人见逐,多益嗤

两汉·扬雄《逐贫赋》

辞既磬,色厉目张,摄齐而兴,降阶下堂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敥嘎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

唐代·韩愈《送穷文》

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可数已不

唐代·韩愈《送穷文》

子能尽,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唐代·韩愈《送穷文》

”主人应之曰:“予以吾为真不也耶

唐代·韩愈《送穷文》

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

唐代·韩愈《送穷文》

徐谓主人曰:“子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唐代·韩愈《送穷文》

天下子,谁过于予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望之者,咸其有异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然后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幽通赋》

匪党人之敢拾兮,庶斯之不玷

两汉·班固《幽通赋》

抗爽以矫情兮,信畏牺而忌鵩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大愕,不所为

明代·方孝孺《蚊对》

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余识其,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酒箴》

由是之,酒何过乎

两汉·扬雄《酒箴》

【典故出处】《东征赋》

吴札称多君子兮,其信而有徵

两汉·班昭《东征赋》

盍各志,慕古人兮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异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鹦鹉赋》

性辩慧而能兮,才聪明以识机

两汉·祢衡《鹦鹉赋》

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

两汉·祢衡《鹦鹉赋》

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

两汉·祢衡《鹦鹉赋》

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而称斯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白马令李云以直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曰:“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何谓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子路曰:‘未同而,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曰:“王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狗彘食人食而不检,涂有饿莩而不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夫苗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曰:“何由吾可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王之不忍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以小易大,彼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夫子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权,然后轻重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度,然后长短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笑而不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臣请为王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王曰:“大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王曰:“善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王顾左右而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六节》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其亡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所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管仲、晏子而已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齐人有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夫二子之勇,未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告子曰:‘不得于,勿求于心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不得于,勿求于心,不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难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我故曰,告子未尝义,以其外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诐辞其所蔽,淫辞其所陷,邪辞其所离,遁辞其所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圣人复起,必从吾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德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是何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夫圣,孔子不居,是何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圣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子贡曰:‘见其礼而其政,闻其乐而其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道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诗云:‘永配命,自求多褔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凡有四端于我者,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禹闻善则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是何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其心曰:‘是何足与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夫岂不义而曾子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五人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谓蚳鼃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今既数月矣,未可以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所以自为,则吾不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责者,不得其则去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我无官守,我无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五节》

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行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反之而未尝与行事,何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充虞请曰:“前日不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

是何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而使之,是不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曰:“周公其将畔而使之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曰:“不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子盍为我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告孟子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夫时子恶其不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曰:“夫尹士恶予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道性善,必称尧舜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世子疑吾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于宋,于心终不忘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百官族人可谓曰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有为神农之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曰:“滕君,则诚贤君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何谓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三节》

’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已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如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我者,其惟春秋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盈天下,天下之,不归杨则归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是未可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诗云:‘永配命,自求多福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人有恒,皆曰‘天下国家’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不仁而可与,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听其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五节》

孟子曰:“人之易其也,无责耳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曰:“先生何为出此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曰:“昔者,则我出此也,不亦宜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智之实,斯二者弗去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惠而不为政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曰:“谏行听,膏泽下于民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谏则不行,则不听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大人者,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曰:“无实,不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七节》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节》

孟子曰:“天下之性也,则故而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孟子不与右师,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孟子独不与驩,是简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不逾阶而相揖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沈犹行曰:“是非汝所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而良人未之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公明高曰:‘是非尔所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信斯也,宜莫如舜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曰:“帝亦告焉则不得妻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不识舜不象之将杀己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曰:“奚而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此非君子之,齐东野人之语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信斯也,是周无遗民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诗曰:‘永孝思,孝思维则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天不,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万章问曰:“人有:‘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万章问曰:“人有‘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觉后,使先觉觉后觉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时举于秦,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觉后,使先觉觉后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位卑而高,罪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五节》

曰:‘今而后君之犬马畜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颂其诗,读其书,不其人,可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道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故龙子曰:‘不足而为屦,我其不为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其姣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出入无时,莫其乡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求,哀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一节》

人有鸡犬放,则求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一节》

有放心,而不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一节》

指不若人,则恶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二节》

心不若人,则不恶,此之谓不类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二节》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所以养之者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

至于身,而不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

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也,则为狼疾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曰:“何以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曰:“我将其不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者以为为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者以为为无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归于好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有虑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之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迎之致敬以有礼,将行其也,则就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礼貌未衰,弗行也,则去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其次,虽未行其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然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尽其心者,其性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一节》

是故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其道者,众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五节》

之,亦嚣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人不,亦嚣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为之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三节》

孟子曰:“仁,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所不虑而者,其良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五节》

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五节》

及其长也,无不敬其兄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五节》

及其闻一善,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六节》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者,恒存乎疢疾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八节》

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而喻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五节》

久假而不归,恶其非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节》

孟子曰:“者无不也,当务之为急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六节》

尧舜之而不遍物,急先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六节》

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六节》

征之为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吾今而后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七节》

合而之,道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六节》

”孟子曰:“何以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之之谓神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门人问曰:“夫子何以其将见杀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士未可以,是以餂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可以而不,是以不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孟子曰:“近而指远者,善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君子之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若汤,则闻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若文王,则闻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若孔子,则闻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所谓致在格物者,欲致吾之,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曾子《第六章》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春秋·曾子《第一章》

在格物

春秋·曾子《第一章》

物格而后至,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曾子《第一章》

”子曰:“于止,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春秋·曾子《第四章》

大畏民志,此谓

春秋·曾子《第五章》

此谓本,此谓之至也

春秋·曾子《第五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曾子《第六章》

此谓物格,此谓之至也

春秋·曾子《第六章》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其味

春秋·曾子《第八章》

故好而其恶,恶而其美者,天下鲜矣

春秋·曾子《第九章》

故谚有之曰:“人莫其子之恶,莫其苗之硕

春秋·曾子《第九章》

此谓一偾事,一人定国

春秋·曾子《第十章》

是故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所谓致在格物者,欲致吾之,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子思《第六章》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春秋·子思《第一章》

在格物

春秋·子思《第一章》

物格而后至,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子思《第一章》

”子曰:“于止,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春秋·子思《第四章》

大畏民志,此谓

春秋·子思《第五章》

此谓本,此谓之至也

春秋·子思《第五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子思《第六章》

此谓物格,此谓之至也

春秋·子思《第六章》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其味

春秋·子思《第八章》

故好而其恶,恶而其美者,天下鲜矣

春秋·子思《第九章》

故谚有之曰:“人莫其子之恶,莫其苗之硕

春秋·子思《第九章》

此谓一偾事,一人定国

春秋·子思《第十章》

是故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采采芣苢,薄采之。

春秋·佚名《芣苢》

采采芣苢,薄有之。

春秋·佚名《芣苢》

采采芣苢,薄掇之。

春秋·佚名《芣苢》

采采芣苢,薄捋之。

春秋·佚名《芣苢》

采采芣苢,薄袺之。

春秋·佚名《芣苢》

采采芣苢,薄襭之。

春秋·佚名《芣苢》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往愬,逢彼之怒。

春秋·佚名《柏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思之,寤辟有摽。

春秋·佚名《柏舟》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思之,不能奋飞。

春秋·佚名《柏舟》

出宿于干,饮饯于。载脂载辖,还车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春秋·佚名《泉水》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出游,以写我忧。

春秋·佚名《泉水》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思子,中心养养!

春秋·佚名《二子乘舟》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春秋·佚名《北门》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不可道也。所可道也,之丑也。

春秋·佚名《墙有茨》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春秋·佚名《载驰》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永矢弗谖。

春秋·佚名《考槃》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春秋·佚名《芄兰》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我者,谓我心忧;不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春秋·佚名《黍离》

君子于役,不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春秋·佚名《君子于役》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亦可畏也。

春秋·佚名《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亦可畏也。

春秋·佚名《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仲可怀也,人之多亦可畏也。

春秋·佚名《将仲子》

彼狡童兮,不与我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春秋·佚名《狡童》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人实诳女。

春秋·佚名《郑风·扬之水》

彼汾沮洳,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春秋·佚名《汾沮洳》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之?其谁之,盖亦勿思!

春秋·佚名《园有桃》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胡得焉?

春秋·佚名《采苓》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春秋·佚名《小戎》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之。而不已,谁昔然矣。

春秋·佚名《墓门》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

春秋·佚名《隰有苌楚》

彤弓弨兮,受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春秋·佚名《彤弓》

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春秋·佚名《采芑》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徂东。

春秋·佚名《车攻》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春秋·佚名《正月》

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归,复我邦族。

春秋·佚名《小雅·黄鸟》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春秋·佚名《我行其野》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顾之,潸焉出涕。

春秋·佚名《大东》

陟彼北山,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春秋·佚名《北山》

楚楚者茨,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春秋·佚名《楚茨》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

春秋·佚名《青蝇》

彼都人士,狐裘。其容不改,出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春秋·佚名《都人士》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归沐。

春秋·佚名《采绿》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尝之。

春秋·佚名《瓠叶》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春秋·佚名《抑》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春秋·佚名《时迈》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春秋·佚名《载见》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春秋·佚名《駉》

有駜有駜,駜彼乘。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舞。于胥乐兮!

春秋·佚名《有駜》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春秋·佚名《泮水》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时靡有争。绥我眉寿,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春秋·佚名《烈祖》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二:需于沙,小有,终吉。

西周·姬昌《需卦》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终吉。

西周·姬昌《讼卦》

六五:田有禽,利执,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西周·姬昌《师卦》

六五:临,大君之宜,吉。

西周·姬昌《临卦》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

西周·姬昌《明夷卦》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不信。

西周·姬昌《夬卦》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不信。

西周·姬昌《困卦》

九三:征凶,贞厉,革三就,有孚。

西周·姬昌《革卦》

《震》:亨。震来虩虩,笑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西周·姬昌《震卦》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哑哑,吉。

西周·姬昌《震卦》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

西周·姬昌《震卦》

六五:艮其辅,有序,悔亡。

西周·姬昌《艮卦》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无咎。

西周·姬昌《渐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君自故乡来,应故乡事

唐代·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深林人不,明月来相照

唐代·王维《竹里馆》

夜来风雨声,花落多少

唐代·孟浩然《春晓》

但见泪痕湿,不心恨谁

唐代·李白《怨情》

松下问童子,师采药去

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

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闺中少妇不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唐代·王昌龄《闺怨》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

唐代·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

唐代·朱庆馀《宫词 / 宫中词》

(回乐 一作:回乐)不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商女不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代·杜牧《泊秦淮》

海内存己,天涯若比邻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今夜偏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代·刘方平《月夜 / 夜月》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

唐代·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自顾无长策,空返旧林

唐代·王维《酬张少府》

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唐代·王维《过香积寺》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

唐代·李商隐《凉思》

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唐代·李商隐《风雨》

当路谁相假,音世所稀

唐代·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

唐代·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

唐代·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昔日戏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唐代·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唐代·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邓攸无子寻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唐代·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来是空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唐代·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摇落深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

唐代·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估客昼眠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唐代·卢纶《晚次鄂州》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学醉歌

唐代·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吾谋适不用,勿谓音稀

唐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唐代·王维《送别》

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合昏尚时,鸳鸯不独宿

唐代·杜甫《佳人》

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唐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澹然离说,悟悦心自足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欲取鸣琴弹,恨无音赏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唐代·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唐代·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东船西舫悄无,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感我此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当仁自古有不让,讫屡颔天子颐

唐代·李商隐《韩碑》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其私

唐代·李商隐《韩碑》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星欲稀

唐代·李颀《琴歌》

老夫不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醉卧不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丹青不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唐代·韩愈《山石》

猿鸣钟动不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昔日长城战,咸意气高

唐代·王昌龄《塞下曲》

火照西宫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坐看红树不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唐代·王维《桃源行》

峡里谁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唐代·王维《桃源行》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峰壑今来变

唐代·王维《桃源行》

主人何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唐代·李白《将进酒》

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唐代·李益《江南曲》

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唐代·杜甫《兵车行》

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代·孟郊《游子吟》

【网友喜爱的名字】

  • 2024年06月09日 02:06:47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林瀚皓】
  • 2024年06月09日 02:06:46 来自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联通 查看了 【李玄清】
  • 2024年06月09日 02:06:44 来自 美国微软 查看了 【吴仁伟】
  • 2024年06月09日 02:06:44 来自 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微软 查看了 【蒋晴琬】
  • 2024年06月09日 02:06:4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郑韵钰】
  • 2024年06月09日 02:06:41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郑韵钰】
  • 2024年06月09日 02:06:40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郑韵钰】
  • 2024年06月09日 02:06:40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杜英琦】
  • 2024年06月09日 02:06:40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梁娅喧】
  • 2024年06月09日 02:06:40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杜英琦】
  • 2024年06月09日 02:06:39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盖奉许】
  • 2024年06月09日 02:06:27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胡昇裕】
  • 2024年06月09日 02:06:26 来自 美国艾奥瓦谷歌 查看了 【王亲菱】
  • 2024年06月09日 02:06:26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胡昇裕】
  • 2024年06月09日 02:06:25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盖奉许】
  • 2024年06月09日 02:06:25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胡昇裕】
  • 2024年06月09日 02:06:25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赖沐舒】
  • 2024年06月09日 02:06:25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袁清徽】
  • 2024年06月09日 02:06:25 来自 中国辽宁省联通 查看了 【袁清徽】
  • 2024年06月09日 02:06:25 来自 爱尔兰Dublin微软 查看了 【吴云倾】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