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的原因

更新时间:2019-06-17 17:16:43 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者:妈妈好孕网 阅读数:898

发病原因

正常情况下蛔虫寄生于空肠和回肠,当寄生宿主机体环境和肠管功能紊乱时,如发热呕吐腹泻饮食不洁吃生冷及刺激食物过多驱蛔虫方法和药剂用量不足时,使蛔虫体受刺激,兴奋性增高,在肠道内增强活动,并相互扭结成团,严重者阻塞肠腔造成肠梗阻。

发病机制

集结扭曲成团的蛔虫,由于机械性刺激和蛔虫产生的毒素影响,致肠痉挛,肠内容物不能通过肠道,多由于肠道狭小,或蛔虫集结过多引起一系列肠道及全身的病理及生理改变。成虫主要寄生在空肠中部肠腔内,其毒性作用可能是抗原(来自活或死蛔虫)的吸收,引起LgE介导的变态反应。蛔虫能机械损伤宿主的肠黏膜,其代谢产物亦可刺激损伤局部黏膜,引起痉挛性收缩和平滑肌的局部缺血。由于肠黏膜损伤可致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引起营养不良。

虫数多时在肠腔内常扭结成团,引起肠梗阻。梗阻部位近回盲部为常见,虫数不多时,同样可以发生肠梗阻,亦可引起肠套叠或肠扭转。

3

疾病病理

肠道变化:

在梗阻上段的肠腔内有气体和液体积聚,肠腔扩张,肠运动增强,企图克服梗阻,这时仅有肠腔的阻塞,没有血液循环的障碍,呈单纯性肠梗阻。如继续发展下去,肠壁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和坏死,变为紫黑色,这时称为绞窄性肠梗阻。肠腔扩张或痉挛时,蛔虫受到刺激在肠管中骚动,如钻破肠壁的薄弱处而引起腹膜炎或单发多发生腹腔脓肿。

全身变化:

主要有脱水和水电介质的紊乱,毒素吸收和感染。如肠腔内细菌的毒素渗透到腹腔,引起腹膜炎再通过吸收入血液,产生全身中毒。

预防措施

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进行普查普治。

感染率超过70%的地区可集体治疗,降低土地的虫卵密度以减少传播机会。

3加强粪便管理,改变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或未洗净的甘薯胡萝卜等。

学校幼儿园可以定期服用驱虫药,以预防感染,家庭亦可以每隔个季度给儿童服次驱虫药,以预防之。

更多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关于妈妈好孕网

Copyright 2005-2024 www.mamahaoyun.com 〖妈妈好孕网〗菲德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49750号-2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QQ:2264141084